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铝合金模板体系应用
郑皓
盘锦保惠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与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断完善,建筑行业正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施工模式,向低碳化、环保化、可持续化的绿色施工模式转型。因此,深入研究绿色建筑施工中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应用要点与优化策略,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升建筑施工整体绿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铝合金模板体系与绿色建筑的适配性及应用价值
1.1 绿色建筑对模板体系的核心要求
绿色建筑施工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准则,对模板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节材角度,模板体系需具备较高的周转次数,减少材料一次性消耗,同时材料本身应具有可回收性,避免施工废弃物产生。从环保角度,模板生产与施工过程中需减少污染物排放,如避免木材加工产生的粉尘、钢模板锈蚀产生的有害物质等,且施工后废弃物需可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从施工质量角度,模板需具备稳定的结构性能,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成型质量,减少返工修补带来的二次资源消耗。
1.2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适配优势
铝合金模板体系在材料特性与施工性能上,与绿色建筑的要求高度适配。在材料特性方面,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特点,相同面积下,铝合金模板重量远轻于钢模板,不仅降低了运输与安装过程中的机械能耗,也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环保性能方面,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原材料可完全回收利用,施工后无需像木模板那样废弃处理,仅需进行简单维护即可再次投入使用,从源头减少了施工废弃物的产生。
1.3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应用价值
从项目实施角度,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应用能够为绿色建筑项目带来多重价值。在经济价值方面,尽管铝合金模板初期投入成本高于传统木模板,但凭借其高周转次数,长期来看可大幅降低模板工程的综合成本,多次周转后,单位面积模板成本远低于木模板,且减少了材料采购、运输与废弃物处理的费用。在质量价值方面,铝合金模板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强,不易变形,能够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几何尺寸精准,表面平整度高,有效减少混凝土浇筑后的修补工作,提升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为绿色建筑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在社会价值方面,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应用减少了木材资源消耗与施工废弃物排放,符合国家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政策,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绿色形象,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体现了绿色建筑对以人为本的追求。
二、铝合金模板体系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核心应用要点
2.1 施工前的方案设计与模板预制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应用效果,首先取决于施工前的方案设计与模板预制,这一环节需充分结合绿色建筑项目的结构特点、施工进度与环保要求,确保模板体系与项目需求高度匹配。在模板重量与尺寸设计上,需结合施工现场吊装设备的承载能力与运输通道的宽度,优化模板单元尺寸,确保运输与吊装过程中的能耗最低化。
2.2 施工过程中的安装与质量管控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现场安装与质量管控,是确保其绿色效益与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需严格遵循绿色施工规范与模板安装工艺要求。在安装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与准备,确保作业面平整干净。安装过程中,需按照预先制定的排布方案,有序进行模板拼装:先安装墙模板,再安装梁模板与板模板,确保模板之间的连接牢固,节点密封严密。安装过程中需重点控制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与标高,通过激光投线仪、水平仪等精密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偏差,避免混凝土浇筑后出现构件尺寸偏差。混凝土浇筑阶段,需加强对模板体系的监测,观察模板是否存在位移、变形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停机处理,确保混凝土构件成型质量。
2.3 施工后的回收与循环利用
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回收与循环利用,是其体现绿色特性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项目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模板拆除后,需先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将不同规格的模板、连接件分开存放,避免混杂导致后续使用不便。在回收运输过程中,需采用模块化打包方式,将模板按规格堆叠整齐,减少运输空间占用,降低运输次数与能耗。运输车辆需做好防尘、防泄漏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模板表面沾染杂物或连接件掉落造成环境污染。
三、铝合金模板体系应用的优化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
3.1 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铝合金模板体系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不够顺畅,部分项目中,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方案未能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与后续工序要求,导致模板安装后与钢筋工程、水电预埋等工序存在冲突,需进行二次修改,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增加了材料浪费与能耗。人员操作水平不足,铝合金模板体系的安装与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部分施工团队仍沿用传统模板的施工经验,对铝合金模板的安装工艺、精度控制要求不熟悉,导致安装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与模板周转寿命。
3.2 应用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需从技术衔接、人员培训、成本管控三个方面制定优化路径。在技术衔接方面,应推动铝合金模板设计与建筑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的同步开展,采用 BIM 技术构建一体化模型,将模板设计与钢筋布置、水电预埋等工序进行协同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冲突,确保模板方案的合理性与可施工性。在人员培训方面,企业需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针对铝合金模板的技术原理、安装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维护方法等内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邀请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参与铝合金模板安装实操训练,提升其操作熟练度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成本管控方面,企业需转变成本认知,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估铝合金模板的成本效益,充分考虑模板的周转次数、维护成本、回收价值等因素,而非仅关注初期投入。
3.3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铝合金模板体系将朝着智能化、一体化、材料升级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化方面,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铝合金模板体系,通过在模板上安装传感器。在一体化方面,将铝合金模板体系与装配式建筑技术深度融合,开发模块化、集成化的模板系统,实现模板与预制构件的协同施工。在材料升级方面,将进一步研发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或采用新型加工工艺,提升铝合金模板的强度、耐磨性与耐腐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结论
铝合金模板体系作为契合绿色建筑需求的新型模板技术,在节材、环保、施工质量与效率方面具有传统模板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推动绿色建筑施工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预制、规范的安装与质量管控、高效的回收与循环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其绿色效益与施工效能。当前,需通过优化技术衔接、加强人员培训、转变成本认知等措施,解决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 城 . 绿 色 建 筑 施 工 中 的 铝 合 金 模 板 体 系 应 用 [J]. 科 技 与 创新 ,2025,(17):147-149.DOI:10.15913/j.cnki.kjycx.2025.17.042.
[2] 康震 . 铝合金模板体系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新城建科技 ,2025,34(07):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