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指向学力提升的初中语文“学程再建构”研究
殷培培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前言: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以教材知识讲解为主,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如何在现有教育体系中提高学生学力,成为了目前教育重点。“学程再构建”的应用可以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为学生提供更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感,既能加强学生参与感,又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内化为自主知识构建过程。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指向学力提升的初中语文“学程再建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灵活调整学习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教材知识讲解,还需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等发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灵活调整,让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包括《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和《美丽的颜色》四篇文章,毕竟涉及人物传记写作手法,还包含对社会背景与人物实际的深度理解。首先,教师需要先从文本理解出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写作手法等。其次,教师可以提出难度更高的任务,让学生分析传记中人物和时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文本细节,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传记写作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或具有代表性的任务,通过模仿课上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创作。这种灵活任务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转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学生整体语文学习能力。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另外,自主学习可以推动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为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以八年级下册《社戏》为例,教师就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并以此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取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意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进行再创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又能让学生学会怎样独立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三、实施动态评价,提升学生学力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而动态评价则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力。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就需要实施动态评价,提升学生学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以“理想社会”为主题进行研究,分析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观察学生交流能力、合作意愿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设计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课文核心内容、文章象征意义、作者情感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另外,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展开针对性课堂调整,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重视,还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程再构建”,不仅是提高学生学力的表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在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语文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志雯. 指向学力提升的初中语文“学程”再建构策略探究[J]. 格言( 校园版 ),2024,(33):26-28.
[2] 应勇 , 陈剑峰 . 关于“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的研讨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0,(Z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