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健康中国战略下基层卫生党建与业务融合实践研究

作者

赵巍然

天津市蓟州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心 301900

引言: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基层卫生工作作为保障群众健康的前沿阵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基层卫生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健康中国战略与基层卫生党建、业务工作的关系,分析二者融合的现状,进而探索融合路径,为推动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思路。

一、健康中国战略与基层卫生党建、业务工作的关系

(一)健康中国战略对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

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基层卫生工作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网络。要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精准契合群众需求,在慢性病管理、健康宣传教育、应急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实现从预防到康复的全链条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可及的健康服务。

(二)基层卫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卫生党建是事业发展的“根”与“魂”。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能够凝聚医护人员的力量,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可激发队伍的使命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攻克服务难题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基层卫生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三)党建与业务融合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党建与业务融合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能够破解“两张皮”的问题:以党建工作优化服务流程,例如党员带头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借助主题党日活动推动业务创新,例如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活动。这种融合使得党建工作有了具体载体,业务工作有了坚实保障,形成“党建强、业务兴”的良性循环,为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层卫生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融合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基层卫生党建与业务融合已初见成效。多地通过“党建 + 服务”模式提升群众获得感,如党员带头开展“义诊进乡村”活动,年均覆盖数百万农村居民;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党员团队签约率较普通团队高出 20% 以上,推动签约服务从“量”到“质”的提升。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重大任务中,党组织快速动员医护人员组建突击队,实现重点人群排查、应急接种等工作高效落地。同时,党建引领下的医疗资源下沉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党员结对帮扶、远程医疗协作等方式,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平均提升 30% ,基层门诊量占比持续提高,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有指引”的服务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基层单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将召开会议、学习文件简单等同于党建工作,忽略了党建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少数医护人员将党员身份视为“附加项”,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难以达成思想共识。

2.融合机制不健全

缺乏常态化的融合机制,大多停留在临时性活动层面。在考核评价方面,党建指标与业务指标相互割裂,党建考核侧重于台账的完善程度,业务考核则聚焦于服务数量,尚未形成“一岗双责”的联动评价体系,难以有效推动深度融合。

3.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

部分单位的党建活动与业务需求相脱节,例如开展健康讲座时未结合辖区内高发疾病的特点;党员先锋岗的设置与业务难点的匹配度较低,未能有效解决群众挂号难、取药慢等实际问题,融合呈现出“表面化”“形式化”的特征。

4.党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少数党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群众的期待存在差距,在慢性病管理、老年病防治等领域知识更新不及时;服务意识有所弱化,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未能充分发挥党员在健康促进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基层卫生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思想引领,树立融合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需从理念重塑入手。通过常态化开展“第一议题”学习,将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与基层卫生工作实际相结合,引导医护人员认识到党建与业务并非孤立存在——党建是业务的“导航仪”,业务是党建的“实践场”。借助专题党课、案例分享会等形式,用身边党员在疫苗接种、慢病管理中的先进事迹,破除“重业务轻党建”的片面认知,让“抓党建就是抓业务”的意识渗透到诊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形成“人人讲融合、事事求融合”的氛围。

(二)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深度融合

机制建设是融合的保障。建立“双带头人”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兼任业务科室负责人,实现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考核。推行“清单化”管理,将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拆解为党建任务清单与业务指标清单,比如把“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纳入党员履职考核,把“开展健康讲座”列为党支部季度必做事项。同时,健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支委会与业务会联席召开、党员与群众定期座谈,及时解决融合中的堵点问题,确保党建方向不偏、业务推进有力,让制度成为融合的“黏合剂”[1]。

(三)创新融合模式,推动业务发展

以创新载体激活融合效能,让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各环节。开展“党建 + 健康网格”行动,将党员编入社区健康网格,带头承担重点人群健康监测、上门巡诊等任务,把诊室“搬”到群众家门口;打造“主题党日 + 服务”品牌,结合高血压日、爱牙日等节点,组织党员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技能培训,把政策宣讲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健康指南”。此外,通过党建联建整合资源,与社区、学校党组织合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形成跨领域服务合力,让业务创新有温度、见实效 [2]。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队伍是融合的核心力量,需锻造“政治强、业务精”的骨干队伍。实施“双培养”计划,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通过党员导师带教、技能比武等方式,提升队伍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设立“党员责任岗”,要求党员在门诊接诊时多问一句健康史、在随访时多做一次健康指导,用细节体现示范作用。面对突发任务,如疫情防控、救灾医疗,党员带头冲锋在前,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带动全体医护人员提升服务质量,让党旗在基层卫生一线高高飘扬 [3]。

结语:

基层卫生党建与业务融合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当前,二者融合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及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强、业务兴”的良好局面。未来,需持续发力,让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业务工作高效推进,切实保障群众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现筑牢基层根基。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 周婷婷. 基层医疗机构“党建 + 业务”双带头人机制的构建与成效 [J]. 中国医院管理 , 2020, 40(8): 67-69.

[2] 黄晓燕 . 主题党日活动与基层卫生服务融合的创新路径 [J]. 卫生软科学 , 2023, 37(1): 45-48.

[3] 杨帆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员医务人员先锋作用的实证研究 [J].中国医院 , 2020, 24(11): 52-55.

姓名:赵巍然,性别:女,出生年月:1981 年1 月,籍贯:天津市蓟州区,学历:大学,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支部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