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G348 地质科普公路交旅学融合模式的创新与经济价值分析

作者

韩莉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单一交通或旅游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G348 地质科普公路积极探索交旅学融合模式,将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与地质科普有机结合,实现了从单纯的交通通道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成为三峡公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深入研究其创新与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5 年 1 月,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旅游公路项目通知》,确定第一批旅游公路项目 35 个,湖北省 G348 宜昌三峡旅游公路成功入选。G348 宜昌三峡旅游公路起于宜昌市城区,止于三峡坝区,全长39.6 公里,配套建设 9 处服务区、停车区,3 条游离式绿道,建设 1 处地质科普园、99 个地质科普点,对 3 座隧道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公路沿线地质遗迹众多,拥有丰富的地质科普资源,享有“三峡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全球已发现记录地球年轮的 72 枚金钉子中,中国有 11 枚,宜昌就有两枚。公路沿途设计了 99 个地质科考点及多个地质科普“网红打卡点”,途径多种地质时代的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和丰富的地质现象,宛如一条时空隧道,穿越了亿万年的地质历史,被誉为充满三峡特色的鲜活地质百科全书,是开展地质科普教育的天然课堂。

G348 地质科普公路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质科普价值,还串联起了三峡大坝、葛洲坝、三峡人家、三游洞等多个 4A 级景区,将交通功能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沿线新建了九处不同风格的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欣赏美景的绝佳地点,还开通了 G348 旅游专线,串联起“两坝一峡”区域核心景区,方便游客游览。此外,公路的发展还带动了沿线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格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G348 地质科普公路交旅学融合模式的创新

(一)理念创新

G348 地质科普公路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在边坡种植适宜的植被,减少对山体的破坏,使公路与自然山水相融,打造出一条“自然生态路”,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保护了脆弱的三峡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景观。

(二)规划设计创新

确立了“一轴、一廊、九核、多场景”的总体结构,以公路为主线,串联起沿线核心景区,形成旅游发展轴;打造集地质科普、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交旅融合廊道;依托重要节点和景区建设九处各具特色的服务区、停车区等核心服务设施;并结合不同地形地貌和旅游资源特点,构建多样化的旅游场景,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配套建设了全长 34 公里的附着式绿道、3 条游离式绿道,以及多座人行悬索桥等慢行交通设施,方便了游客近距离欣赏沿途风景,还为徒步旅行、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方式,拓展了旅游体验空间。

(三)产品与服务创新

地质科普公路凭借沿线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打造了 99 个地质科普点,涵盖地质演化轴线、生物演化轴线等多种类型。邀请专业机构对地质遗迹标本进行采样鉴定和标识,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地质科普讲解服务,将公路变成了一条露天行走的地质课堂,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和学生前来研学,填补了三峡地区地质科普旅游产品的空白。沿线的服务区、停车区摒弃传统模式,采用特色化设计,如西陵峡星空停车区、莲沱畔服务区等,在功能上不仅提供停车、休息、餐饮等基本服务,还在建筑风格、景观营造上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提升了公路的整体吸引力和服务水平。

三、G348 地质科普公路交旅学融合模式的经济价值

(一)直接经济效益

自通车以来,G348地质科普公路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据统计,在2024年内,沿线景区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 38.78% 。其中,住宿餐饮收入、购物收入等均实

现了大幅增长,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公路的良好路况和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自驾游客,车辆通行费收入也有所提高。同时,周边加油站、汽车维修店等交通相关服务业的营业额也随之上升,促进了交通行业的繁荣发展。

(二)间接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沿线农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当地农民将自家种植的秭归脐橙、三峡特产等农产品销售给游客,增加了收入;手工艺品制作者制作的具有三峡特色的纪念品受到游客喜爱,拓宽了销售渠道。此外,物流运输业因游客流量的增加而业务繁忙,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公路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景区工作人员、酒店服务员,到餐饮从业者等,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社会稳定。随着G348 地质科普公路知名度的提升和旅游热度的增加,沿线土地价值大幅上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开发房地产、建设度假村等项目,改善了当地的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还为地方政府增加了税收收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挑战

在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大量自驾车辆涌入 G348 地质科普公路,导致部分路段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出行安全。沿线部分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卫生条件差、服务态度不好等,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逐渐凸显,对三峡地区的生态保护构成了威胁。

(二)应对策略

1、加强交通管理

建立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同时,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开通旅游专线公交,鼓励游客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缓解交通压力。

2、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定期对旅游服务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理念。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G348 地质科普公路交旅学融合模式通过理念、规划设计、产品与服务以及营销推广等多方面的创新,成功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公路,实现了从交通通道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其在经济价值方面表现显著,不仅带来了直接的旅游收入和交通收入增长,还产生了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就业机会创造和土地增值效益等间接经济效益。G348 地质科普公路交旅学融合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对于推动其他三峡地区的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