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研究
孙志红
长春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在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得高校面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发生突发事件的几率较大,强调了应急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开展应急管理中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高校需结合社会形势的变化创新应急管理形式,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对于高校的负面影响。
一、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的积极作用
高校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和谐稳定可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使得其发生突发事件的几率较高,且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将对高校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更可对于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使得应急管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从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来看,良好的应急管理工作可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更可避免突发事件扩散对于校园正常秩序造成危害,保障校园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等的顺利开展[1]。
二、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高校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做好对于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形势的整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后续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高校应成立专门负责应急管理的领导小组或者工作部门,负责从整体的角度上制定应急管理计划,明确各个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与义务,促进各个部门在其中的良好配合 [2]。
与此同时,应急管理对于物资的需求较大,在构建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学校还应做好物资层面上的保障。在实施中,高校应结合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或者曾经出现过的突发事件情况构建完善的物资储备计划,做好物资的采购与分类,所采购的物资应涵盖生活保障物资、医疗救援物资、应急通信物资以及抢险救灾物资等。在采购物资之后,需做好物资的管理工作。可构建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针对物资的采购、入库、分类、出库以及使用等环节加强管理。定期针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与维护,针对出现损坏或者过期的物资应及时进行更新,保证物资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学校还需构建完善的物资调配机制,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能够实现物资的快速调动。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在过去,部分高校由于对于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其在管理机制的建设上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影响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高校还需结合应急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可制定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对于学校应急管理的评估工作。针对评估结果较好的部门与个人应给予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激励,针对在应急管理考评中表现较差的个人与部门需实施一定的惩治,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与个人应进行问责,提高教职工对于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高校应做好应急预案的建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并利用情境模拟以及风险评估等方式评估预案的可操作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最后,高校需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加大针对校园内突发事件的监测与评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从而提高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成效 [3]。
(三)组建应急管理人才队伍
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发生频次较高,且高校的人员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开展应急管理的过程中,还需从人才层面上加以保障。高校可组建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将教师、校医以及保安等纳入到人才培训范围内。在引进专门应急救援队伍的同时,需做好兼职应急队伍的建设。可与社会专门机构进行合作,做好对于全校教职工的培训工作。在建设兼职应急队伍的过程中,可引入社会上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人员,承担对于全校师生的培训工作以及应急管理工作。在组建人员队伍之后,需做好对于人员的培训。可定期开展针对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将应急救援技术、安全防护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等均纳入到针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范围内。在培训方式上,可将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增加针对应急人员的实战训练,为其创设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情况,从而真正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建设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同时,学校还需做好对于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可将突发事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突发事件教育课程,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应急逃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安全等均作为针对学生开展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除组织学生统一学习专门的知识之外,可利用开设讲座、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人员层面上保障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做好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可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更可保障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高校应对社会形势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新形势下,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形势变化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并针对应急管理的要求完善管理机制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保障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高质量的应急管理工作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孙科技 , 郭歌 . 从”多学科”到”跨学科”: 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 [J]. 宏观质量研究 ,2023,11(5):117-128.
[2] 江洪波, 冯帅新, 佘杨杨. 广东省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5,43(9):106-110.
[3] 冒爱荣, 葛成艳, 姚瑶, 等.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高校实验室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 [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24(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