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强化训练配合CPM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 周内患者疼痛缓解及Lysholm 评分的影响
胡小琴 卢翔
河池市人民医院 547000
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重度膝关节疾病,同时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1]。不过,术后患者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不仅存在疼痛症状,还伴有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情况。疼痛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阻碍康复进程。本体感觉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实现正常行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助力了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其可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等 [2]。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复原,增强关节稳固性,继而提高运动掌控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配合 CPM 对TKA 术后 8 周内患者疼痛缓解及 Lysholm 评分的影响,为优化术后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60 例。纳入标准:符合TKA 手术指征;年龄50-75 岁;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康复训练。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脑等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训练者;膝关节周围神经损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观察组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 (62.5±5.3) )岁。对照组中,男10 例,女 20 例;年龄( 63.2±4.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 CPM 。术后第 1 天开始使用 CPM 机,起始角度为 0∘ ° -30°,每天增加 5° -10∘ ,每天使用 2-3 次,每次 30-60 分钟。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第 3 天开始进行,具体内容如下:(1)平衡训练:包含双腿立定训练,立定要睁眼、闭眼分别持续30 秒 [3] ;单腿站立要左右腿轮换开展,先睁着眼维持 30 秒,接着闭上眼再持续 30 秒;走猫步是顺着直线行进,而且脚跟要对准脚尖。当患者平衡能力提升后将训练平面改为不稳定平面,如平衡垫。在平衡垫开上开展相关训练(双腿站立、单腿站立和走猫步训练),以此来增强本体感觉。训练的总体时长每次为 15 至 20 分钟,并且每日要开展 2 回训练。(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前让患者肢体放松并活动关节,呈仰卧姿势,治疗师处在患侧,按照上肢 D1 从伸展至屈曲的模式开展训练手部活动自内收内旋转换至屈展外旋,舒展时返回初始位置;上肢D2 屈曲自特定起始之处朝着手掌朝向头部另一侧的终点位置开展运动,伸展是也是屈曲的逆向运动;下肢D1 屈曲是自伸展外展外旋状态朝屈曲内收内旋状态挪动,伸展即为上述屈曲的逆向运动,屈曲之际足跟着地且脚尖朝里;下肢D2 屈曲是由伸展内收内旋朝着屈曲外展外旋开展运动,伸展时作反向运动,训练期间治疗师施加阻力让患者主动抗衡,每种模式反复操作 8-10 次,每日开展 2 组训练,组与组之间需停歇 5-10 分钟。(3)单脚空中写字:训练前患者活动膝关节,先进行缓慢屈膝、伸膝等简单腿部活动;随后立于平坦地面,将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接着单腿略微弯曲,让膝关节维持在 15∘ -30°的弯折状态,而后把另一条腿伸直并抬离地面 10-15 厘米,空中虚拟书写锻炼,宜从简易数字汉字着手,继而逐步提升复杂度与动作幅度,同时不致使膝关节产生显著痛感 [4]。每个动作重复 10-15 次,每日开展 2 组,组与组之间休息时长为3 至5 分钟。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第 1 周、第 4 周、第 8 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采用 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包括疼痛、不稳定、跛行、支撑、交锁、肿胀、上下楼梯、下蹲等项目,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
术后第 1 周、第 4 周、第 8 周,观察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Lysholm 评分比较
术后第 1 周、第 4 周、第 8 周,观察组 Lyshol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Lysholm 评分比较

3 讨论
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见情况,直接妨碍患者康复的主动性,继而影响患者生活品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本体感觉强化训练配合 CPM 具备降低疼痛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本体感觉增强训练可缓解疼痛传递,激发关节感受器,并调控神经反射;CPM 推动局部血液循环,继而加快炎症介质的吸收,最终缓解疼痛。
Lysholm 评分能够测评膝关节功能。本探究观察组术后各时间节点Lysholm评分高于对比组,该结果显示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搭配 CPM 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以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的协同性,继而提高关节稳固性与运动掌控能力;CPM 有益于扩充关节活动幅度,继而防范关节粘连与挛缩,二者融合助力膝关节功能复原。
综上所述,本体感觉强化训练配合 CPM 能更有效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 周内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可将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纳入TKA 术后康复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雨生 , 李晓 , 展嘉文 , 等 . 本体感觉训练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站立姿势稳定性和步态功能的影响 [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4,13(04):245-252.
[2] 陈杰 . 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平衡功能的影响 [D]. 重庆医科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