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析产科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对新生儿早期结局、母乳喂养质量的积极影响效果

作者

李炼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产科 海南儋州 5717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是产科护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科学验证的健康管理措施优化新生儿出生后的适应能力,减少不良结局,并且也可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实施[1]。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新生儿保健干预不仅可有效改善新生儿早期健康指标,如稳定体温、血糖,预防黄疸发生,还利于建立亲密的母婴情感联系,改善母乳喂养质量。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或者干预措施未规范落实等,导致部分新生儿仍然面临较高的早期健康风险,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2]。故深入分析产科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对早期结局及母乳喂养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生儿早期结局是评估围产期干预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多项研究均显示 [3], 即刻开展母婴皮肤接触、延迟脐带结扎时间、早期母乳喂养等干预手段可稳定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另外,早期保健干预还可增强母婴互动,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应激反应,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并被证实还可以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现阶段,尽管部分医疗机构已逐步推行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措施,但其标准化实施仍面临挑战。基于此,我院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探究产科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对新生儿早期结局、母乳喂养质量的积极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1 月 -2024 年 6 月本院 200 例新生儿,均分两组,各 100 例。研究组,男 44 例,女 56 例,体重 2.59-3.62kg,均值(3.09±0.25)kg ;孕周 37-41 周,均值(39.25±0.64)周。对照组,男 50 例,女50 例,体重 2.61-3.71kg,均值(3.14±0.32)kg ;孕周 37-41 周,均值(39.43±0.59)周。基础资料计算结果 (P>0 .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一般处理行常规护理:分娩即刻剪断脐带,清洁身体后,开展体格检查。然后测量体重、体温水平,收集足跟血进行检验,并为其注射维生素 K1。所有检查步骤完成后,再将新生儿送往母婴身边,指导其如何开展母乳喂养,并告知护理有关的注意事项。

研究组采取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1)培训:研究开始之前,需要组织产科医务人员学习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相关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能力,保障其在新生儿出生后,准确按照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标准执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2)出生后1 min 内护理:分娩完成后,马上记录分娩时间,将其置于产妇的腹部提前放好的毛巾上,接着快速擦拭全身,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但要小心保存胎脂。对新生儿的呼吸系统进行细致检查,在其发出正常的啼哭后,将毛巾取走,使其与母婴皮肤接触。(3)1-3 min 护理:需要持续观察新生儿身体状况,了解脐带搏动,待搏动完全消失后,剪断脐带,无异常情况不做特殊处理。若是存在异常表现,需做好相应的治疗。(4)出生后 90 min 内护理:确保新生儿和产妇的皮肤接触时间在 90 min 以上,每 15 min 检查一次新生儿的情况,保障其安全。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了解新生儿是否出现泌乳表现,辅助新生儿吮吸乳头,指导产妇开始喂养。在母婴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操作,如身体检查,测定身高体重为其接种疫苗等。(5)出生90 min-24 h 之间的护理,应严格遵守无菌理念,保障母婴健康:①体格检查:报告新生儿性别,指导母亲进行核对,评估各项生命体征、呼吸情况等,并且耐心解释新生儿健康状况。②体温: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 26-28℃之间,于出生时、出生后 1h、2h 检测新生儿体温,之间每间隔 6 h 测定 1 次,确保其腋下温度在 36. 5~37. .5℃之间。出现体温较低的情况,指导家属做好保温护理。③眼部护理:选取新生儿能够使用的安全眼膏预防眼部感染,涂抹在新生儿眼睑下,保障一膏一用,预防交叉传播感染。④脐部护理:需每天观察脐带断端是否出现感染表现,并嘱咐家属保持周围皮肤干燥、干净,避免碰水。如果出现湿润、红肿等表现,提示可能出现了感染,应使用酒精擦拭消毒,每天 3 次,必要的情况下用无菌纱布包扎,与外部环境隔离,避免感染加剧。若是 2 天没有缓解现象,则需要给予进一步的治疗。 ⑤ 出生后,为新生儿注射维生素 K1,降低出血风险。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体温及脐带脱落时间: 体温主要记录新生儿出生即刻、1h、2h 和12h 的体温变化情况;(2)首次母乳喂养情况:应用 BAT 量表评价, 觅食、吸吮、含住乳头等 4 个维度,每个维度 0-3 分,分值越高,代表首次喂养情况越好;(3)统 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脐炎和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率;(4)统计护理满意度:由产妇根据自身感受对护理服务作出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连续变量以( )形式呈现,分类变量采用[n(%)]表示。比较时,连续变量采用t 检验,分类变量采用 X2 检验。以 P<0 .05 作为差异有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新生儿不同时间体温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

分析表 1 统计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等数据均值可以发现,研究组所用的护理服务能够更好的维持新生儿体温的稳定性,促进脐带尽快脱落 (P<0.05) )。

表1 新生儿不同时间体温及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

2.2 首次母乳喂养情况比较探究表2 关于首次母乳喂养情况的数据可以发现,研究组相关指标分值较对照组明显更高 (P<0.05) )。

表2 首次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2.3 新生儿早期健康状况比较

对表 3 数据展开分析,发现研究组所用的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规避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生存质量的提高,与对照组所用的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差异非常明显 (P<0.05) )。

表3 新生儿早期健康状况比较 [n(%)]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探究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组明显更高,故研究组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更适合在临床运用 (P<0.05) )。

表4 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自《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专家共识》发布以来,我国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实施,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新生儿健康水平,还促进了母婴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成员的参与[4]。相关研究表示,这种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出生后 3 天的健康状况,使得这段时间内新生儿死亡的风险下降率 22%,已经成为保障产后早期母婴安全的重要举措。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涉及的内容广泛且细致,涉及了早期生命体征监护、脐带护理、保暖措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母乳喂养指导以及眼部和口腔护理等多种措施。这些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不仅可直接改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还可增强了家庭的支持与参与,构建了一个无缝隙护理体系,为新生儿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探究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温高于对照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 .05。提示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可以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加速脐带残端脱落,保持新生儿良好的健康状况。分析原因,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方面,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强调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传统的护理多建议用酒精和碘伏消毒,频繁的擦拭会延迟脐带自然干燥和脱落时间。而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在脐带无异常情况时,遵循自然干燥法更符合生理愈合规律,进而缩短了脱落时间 [6]。在体温维持方面,这种早期干预措施通过尽早母婴直接接触,利用母体温度减少新生儿热量散失,并促进新生儿自主调节体温能力的发展。同时延迟脐带结扎还可增加新生儿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体温调节功能。在新生儿早期健康方面,早期的保健干预利用综合管理模式,通过规范化新生儿评估、早期喂养支持和密切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另外,母婴同室还可以减少新生儿与母亲分离造成的应激反应,便于母亲按需哺乳,进而规避了脱水、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事件。此外,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技术同时还强调了新生儿感官刺激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的肌肤接触和轻柔的声音、光线刺激,可以促进新生儿神经更好发育,早期建立情感联系 [7]。另外,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技术可以刺激母乳分泌,提高喂养质量,此次研究组初次母乳喂养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 .05。这是因为新生儿早期保健干 预技术提倡早期母婴接触,这不仅利于母婴尽早建立情感,同时能够刺激产妇分泌母乳,刺激新生儿母乳反射的形成,尽早吮吸乳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8]。这种自然地、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其建立长期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改善母乳喂养效果。总之,新生儿早期保健干预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的稳定性,改善新生儿早期健康状况,并有助于脐带残端脱落,通过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还可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姚男男 , 韦祥飞 , 顾晓霞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5,17(4):35-37+42.

[2] 聂柱莲 , 霍丽霞 , 蒙格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5,40(4):656-659.

[3] 黄 燕 珠 . 新 生 儿 早 期 基 本 保 健 对 新 生 儿 生 化 指 标 及 生 理 状 态 的 影 响 [J]. 中 国 医 学 创,2024,21(14):69-73.

[4] 马珠虹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剖宫产产出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4,40(5):134-136.

[5] 吴晓婷 . 观察新生儿早期保健护理对阴道分娩早产儿低体温的影响 [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10(27):153-155.

[6] 张秋华 , 潘秋灵 , 黄俊雅 , 陈晓宇 , 李小翠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儿早期预后及产妇康复中的干预价值探讨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17(12):164-167.

[7] 马冬梅 , 顾慧敏 , 孙珂 , 束礼梅 , 章悦 , 翁筱枫 . 基于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的母婴亲抚衣应用研究 [J]. 护理与康复 ,2023,22(6):50-54.

[8] 袁玲 , 周临 , 袁莉 , 屠美云 , 褚昀昀 , 胡菊莲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初产妇泌乳启动时间 新生儿体温和体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2,37(16):2973-2976. 儋科工信 [2023]143号

作者简介:李炼(1983—),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