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郭戈力
重庆外国语学校 408000
英语写作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提升缓慢。学习活动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教学模式,设计丰富多样的写作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1 学习活动观概述
1.1 学习活动观含义
学习活动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一系列有目的、有层次、有互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将写作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1.2 学习活动观特点
学习活动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主体性,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究者和建构者,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二是情境性,强调学习活动应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互动性,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协作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共同发展;四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五是过程性,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和体验,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结果,通过对过程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2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过程性指导
在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写作成果,而忽视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教师通常是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批改和讲评,指出学生在语法、词汇、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学生在写作前的构思、写作中的表达以及写作后的修改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组织内容,导致写作质量不高。此外,教师的批改方式也较为单一,大多是圈出错误、给出分数,缺乏对学生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的关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2 教学活动设计不足
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较为简单、枯燥,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学生模仿练习为主,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活动设计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挑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活动中所学的写作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2.3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教材中的写作话题和任务有时过于陈旧、单一,缺乏时代感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需求。例如,一些写作任务侧重于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训练,而对于电子邮件、演讲稿、倡议书等实用文体的训练较少。此外,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写作内容空洞、缺乏新意,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3 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
在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遵循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框架。在知识与技能维度,除掌握基础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外,还应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语篇特征 —— 例如议论文的逻辑论证结构、记叙文的叙事视角选择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层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 " 构思 - 起草 - 修改 - 定稿" 的完整写作流程意识,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写作日志记录等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思维路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强调通过跨文化文本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鼓励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文化差异。
教师需采用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将课程标准中的宏观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任务。以说明文写作为例,可设计阶梯式目标:初级目标要求学生运用连接词完成事物特征描述;中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产品说明书撰写;高级目标则要求结合市场调研数据,撰写具有说服力的产品推广文案。这种目标分解模式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2 加强过程性指导
基于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构建 " 三阶段四循环 " 的过程性指导体系,通过系统性干预提升写作教学实效。
在写作前阶段,采用 " 输入 - 内化 - 输出 " 的预写作模式,注重语言图式构建与思维激活。通过主题阅读建立语言图式,教师可精选外刊文章、文学片段等作为输入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分析,梳理高频词汇、句式结构及修辞手段。利用 KWL 表格(Know-Want to know-Learned)激发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已知内容、待探索领域及学习目标。同时,组织角色扮演、辩论等互动活动激活思维,例如在 " 环境保护" 主题写作中,引入 TED 演讲片段进行视听输入,引导学生使用 SWOT 分析法梳理环境问题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 " 个人行动是否能改变环境" 的辩论,拓展学生的写作视角,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写作中阶段实施动态监控与分层指导,强调个性化支持与过程管理。教师通过走动观察记录学生常见问题,如语法错误、逻辑断层、内容空洞等,利用" 写作问题诊断单 " 进行针对性反馈。针对写作困难学生,提供句型框架、词汇库等脚手架支持,例如为描写类文章提供 " 五感法" 描述模板;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其进行文体风格的多样化尝试,如尝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挑战复杂句式结构。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写作过程记录表,详细记录从构思、大纲拟定、初稿撰写到完稿的关键节点,培养反思意识。
写作后阶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形成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二次修改" 的闭环流程。学生通过《写作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结构逻辑性、情感表达等维度进行自我评估,量规中可设置具体的评分标准和示例,帮助学生明确评价要点。互评环节采用 " 两星一愿" 评价法(指出两个优点和一个改进建议),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教师可提前制定互评指导清单,引导学生从论点清晰度、论据充分性等角度进行评价。
3.3 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优 化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需 遵 循 "3C 原 则 "(Contextualization-Communication-Cognition),通过情境创设、互动交流与认知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沉浸式写作学习生态。活动设计应体现认知进阶规律,按照 " 模仿 - 改写 - 创新 " 的路径逐步提升难度。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可设计三级活动:基础层进行邀请函格式仿写,教师提供经典邀请函范例,学生模仿其结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中间层根据给定情境改写通知,要求学生灵活调整内容与表达方式;高层级则要求学生自主创设情境撰写商业邮件,锻炼其独立思考与创新表达能力。
情境化设计强调真实任务驱动,可引入 PBL(项目式学习)理念,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写作任务。如围绕 " 校园文化节" 主题,设计系列任务:先通过采访师生收集素材,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沟通能力;再以策划团队身份撰写活动方案,培养计划组织与文本撰写能力;最后模拟新闻发布会进行英文推介,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这种跨学科、跨场景的任务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可结合节日庆典、社会热点等真实情境,设计相关写作任务,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技术赋能方面,可构建 " 线上 + 线下" 混合式写作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工具的优势。利用 AI 写作助手进行语法纠错和风格优化,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准确性;通过 Google Docs 实现多人实时协作写作,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共同创作。同时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如海外留学申请、国际会议发言等虚拟写作场景,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和趣味性。
4. 结语
学习活动观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理解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特点,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等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屠贵娟 . 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J]. 英语教师 ,2024,24(14):60-62+69.
[2] 杨小平 . 学习活动观指导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分析 [J]. 中学生英语 ,2024,(28):21-22.
[3] 田甜甜 .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喀什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