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监测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研究
刘琳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与高度不断增加,其沉降问题备受关注。高精度的沉降监测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建筑正常使用。当前测量技术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存在精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建筑物沉降监测的高精度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建筑物沉降监测概述
1.1 沉降监测的意义
建筑物沉降监测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正常使用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以及建成后的使用阶段,由于地基土的压缩、地下水位变化、周边荷载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筑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如果沉降量过大或者沉降不均匀,就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等严重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一些高层建筑若发生不均匀沉降,会使墙体和楼板等结构部位产生裂缝,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防水性能,同时也可能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沉降情况,以便在沉降量超出允许范围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施工工艺、加强地基处理或者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等,从而有效避免因沉降问题引发的灾难性后果,确保建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地运行,为人们提供稳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1.2 沉降监测的现状
目前,建筑物沉降监测已经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传统的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简易的人工观测等。水准测量以其较高的精度在众多项目中被广泛采用,通过定期对建筑物上设置的水准点进行高程测量,对比不同时期的测量数据来确定沉降量。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对沉降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例如水准测量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在恶劣天气下无法进行测量工作,且测量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建筑物群或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监测需求。同时,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地形复杂、通视条件差的区域,水准测量的实施难度也会增加。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测量技术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方法逐渐应用于建筑物沉降监测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信号遮挡、多径效应等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将不同测量方法进行有效融合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这些都是当前建筑物沉降监测现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方面。
2. 高精度测量方法分析
2.1 水准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方法是建筑物沉降监测中最为经典和常用的一种高精度测量手段。它基于水平视线原理,通过水准仪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进而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变化,从而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量。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大多数建筑物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在建筑物周围稳定的位置设置水准基准点,并沿着建筑物周边或内部布置一系列的沉降监测点。测量时,从水准基准点开始,依次对各个监测点进行水准测量,通过多次往返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测量误差。例如,在大型桥梁的沉降监测中,水准测量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桥墩在不同荷载和环境条件下的沉降情况,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然而,水准测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测量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在监测点较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作业。
2.2 GNSS 测量方法
GNSS 测量方法是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新型测量技术。GNSS 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地提供三维坐标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测量效率高、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 GNSS 接收机,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以得到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从而实现对建筑物沉降的监测。与传统的水准测量相比,GNSS 测量能够大大减少野外作业的工作量,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地形复杂的建筑物群的沉降监测。例如,在一些大型工业园区或城市新区的建设中,利用 GNSS 测量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建筑物的沉降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沉降风险区域。然而,GNSS 测量方法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卫星信号的遮挡、多径效应、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等。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可能会导致卫星信号中断或减弱,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3. 测量精度影响因素与改进
3.1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在建筑物沉降监测的高精度测量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对于水准测量而言,仪器本身的精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水准仪的精度等级、校准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如果水准仪未经正确校准,可能会导致测量读数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沉降量计算结果。此外,测量环境也会对水准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如大气折光、温度变化、地面震动等因素都会引起水准尺读数的变化。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大气折光会使光线发生弯曲,导致水准仪的视线产生偏差;而地面震动可能会使水准尺不稳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对于 GNSS 测量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卫星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外,卫星的轨道误差、接收机的噪声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的精度等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卫星轨道误差会导致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位置信息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监测点的坐标计算;接收机噪声则会干扰信号的接收和处理,降低测量精度。数据处理算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测量结果,如果算法不完善或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误差的放大或数据的失真。
3.2 提升测量精度的策略
为了提升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测量精度,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在水准测量方面,首先应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水准仪,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测量过程中,尽量选择有利的测量时间,避免在大气折光强烈、温度变化大或地面震动频繁的时段进行测量。同时,可以通过增加水准路线的观测次数、采用往返测量和闭合环形测量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对于 GNSS 测量方法,为了减少卫星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应合理选择观测站点的位置,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遮挡,并采用具有抗多径效应能力的天线和信号处理技术。
3.3 方法应用与展望
高精度测量方法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对沉降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准测量和 GNSS 测量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或组合使用。例如,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监测范围较小的重点建筑物进行监测时,可以优先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而对于大面积、地形复杂的建筑物群监测,则可以结合 GNSS 测量方法进行快速、高效的监测。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测量技术和设备将不断涌现,如激光扫描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等有望在建筑物沉降监测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物沉降监测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明确了各方法特点及影响精度的因素。改进测量策略可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未来需不断完善测量技术,提升监测效率与质量,为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保驾护航,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佳德 .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科学技术创新 , 2024, (22): 189-192.
[2] 林金标, 陈志里. 沉降测量在高层建筑物变形测量中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4, (01): 185-187.
[3] 冯谨松 .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J]. 冶金管理 ,2020, (09):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