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严涛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陕西西安 710065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里的地位愈发凸显,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但当下中职教育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道德理念,对弘扬民族精神、培育职业素养价值很大,在中职语文教学里融入传统文化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了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即传统文化,涵盖文学艺术、思想哲学、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以及人生智慧和道德理念都凝聚其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意义重大[1]。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契合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文化课程中有中职语文,它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这就使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有了契合点,由于语文学科人文属性鲜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大多以文学作品形式存在,中职语文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理解且内化中华民族价值观念,进而提升职业素养。

(三)政策导向与课程标准的融合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指明方向。2017 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涵养家国情怀,把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既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也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政策依据十分充分。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

(一)教材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不足

中职语文教材编选内容时当下更多考量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可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职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有些教材选文虽涉及传统文化但大多局限于浅层次文学欣赏且和职业生活缺乏有机链接,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

(二)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局限

教学活动由教师组织实施,中职语文教师大多传统文化素养欠缺、教学能力不强,这使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难以有效融合,部分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涉猎少,文化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不能准确把握教材文化内涵,难以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精髓,新形势下教学有要求,可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专业化发展动力匮乏,“学科本位”观念重,只满足于单纯讲解语文知识,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且教师还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满堂灌”常见,师生互动少,调动不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学生文化认知与职业认同的薄弱点

文化基础薄弱、职业认知模糊这两个问题在中职学生里普遍存在,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认知与学习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生就厌学且对语文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到了中职学校他们更看重专业技能学习从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在应试教育和社会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下,重智轻德、重分数轻素养这种短视倾向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视传统文化为无用而加以否定,觉得学传统文化对就业创业没帮助。在职业认知方面,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大多不强,缺乏对职业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职业理想模糊且职业价值判断能力欠缺。

三、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开发“文化 + 职业”双主线校本课程体系

中职语文教学得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开发校本课程体系,该体系要特色鲜明且职业导向明确。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里的传统文化元素,精心挑选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典籍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以增强文化课程的思想性与教育性,另一方面要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选取与职业领域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开发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主题课程,使文化育人与职教特色有机统一起来,面向烹饪专业的学生,学校可开发“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课程,讲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品味饮食文化包含的生活智慧、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领会“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二)构建“课堂 + 实训”沉浸式文化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应被局限于课堂而要拓展到实践里,中职语文教学需创新教学形式构建沉浸式的“课堂 + 实训”文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于情境体验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创设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图片、音乐、视频等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要设计与专业实训相融合的文化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教师能带着学生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述让学生动手体验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激发“工匠精神”,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传统手工艺品展了解传统工艺发展历程体会民间艺人创新智慧领略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三)搭建“学校 + 企业”协同育人文化实践平台

学校应主动迈出校门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空间,可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技艺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领略其独特魅力,也可与相关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开展“传统文化 + 现代技术”的跨界项目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工艺创新里以提升文化创新能力,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学校可和服装企业合作开展“汉服文化创意设计”项目,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从传统服饰获取设计灵感并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服装设计、面料选择、工艺制作以完成创意作品,在项目实践中学生研究传统服饰特点、领会传统审美情趣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以激发文化创造力。

结语: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中职教育工作者得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把它当作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使其跟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并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他们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携手向前,不断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他们在人生舞台上拥有出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可为 . 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 ,2025(4):129-131.

[2] 加姣姣 . 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1):137-140.

作者简介:严涛(1985 年7 月-),男,汉;籍贯:陕西宝鸡;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