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创新策略
刘崇辉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兽医和动物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 保山 678100
我国畜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处于关键地位,其规模与产值在全球范畴内居于领先位置,然而纵观历史,动物疫病的频发与复杂化始终是该行业稳健发展面临的最严峻外部威胁之一,每一次重大疫情的爆发性流行均曾造成畜牧业生产力的剧烈波动,引发高昂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链条式的市场冲击效应,给从业者乃至国家层面带来沉重压力。由此,全面梳理畜牧业防疫工作的核心着力点,深度研判现存挑战根源,积极探索融合现代科技与管理智慧的创新防疫路径,从而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效能与韧性,对于保障国家关键产业的战略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屏障坚固性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加速实现,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紧迫感。
一、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一)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监测与预警体系构
将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动态监测置于防疫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系统化布局养殖场户日常巡查、屠宰环节同步检疫、流通环节监督抽检等多维度监测节点,结合省级以上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下沉与基层快速诊断技术普及,形成覆盖畜禽养殖全周期的病原学与血清学监测网络,重点强化对养殖密集区、边境地区及活畜禽交易市场的监测频次与采样密度,同步建立跨区域疫病信息实时共享机制与风险数据分析模型,依托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平台整合养殖档案、免疫记录、流通轨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多源信息,构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疫情早期预警指标体系和分级响应触发机制,确保对潜在疫情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快速干预[1]。
(二)全链条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刚性落实
聚焦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及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在养殖端重点规范场区物理隔离屏障设置、人员物资进出管控、免疫程序科学执行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严格执行养殖场定期消毒制度与引种隔离观察规程,在流通环节强化畜禽运输车辆备案管理、清洗消毒站点标准化建设及运输过程动态监控,落实屠宰企业进场查验、待宰巡查、同步检疫与产品追溯制度,针对无害化处理环节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收集转运体系与高温化制、生物发酵等环保处理技术应用,通过制定各环节生物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并加强现场监督指导力度,切实阻断疫病在产业链各节点间的传播链条。
(三)基层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强化
重点提升县域及乡镇层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实战能力,完善覆盖疫情报告、现场诊断、疫区封锁、扑杀处置、消毒灭源及效果评估的标准化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应急物资动态储备机制,确保防护装备、消毒器械、扑杀工具及诊断试剂等关键物资的及时更新与合理布点,定期组织基层兽医人员开展疫情排查技术、临床鉴别诊断、规范采样送检及个人防护操作的专项培训,联合畜牧兽医、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多场景应急演练,重点磨合疫情信息快速通报、疫点封锁协同管控、受威胁区紧急免疫等关键环节的部门协作流程,构建平急结合的基层动物防疫应急响应网络。
二、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深度应用
推动物联网传感设备在规模化养殖场的广泛部署,通过在栏舍关键点位安装温湿度、氨气浓度及动物行为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参数,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记录畜禽体温、活动量及采食量等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将多维数据流接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云端分析平台,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环境应激指数评估模型与疫病早期行为特征识别模型,同步整合跨区域活畜调运车辆 GPS 定位信息、屠宰场检疫结果数据库与基层兽医巡查记录形成覆盖全链条的数据闭环,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重大疫病传播风险动态热力图与预警阈值触发机制,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测预警模式的战略转型。
(二)全链条动物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依托农业农村部现有兽医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升级与模块拓展,打通养殖档案电子备案、强制免疫信息直报、畜禽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屠宰企业品质检验数据及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的接口壁垒,设计包含养殖主体身份编码、畜禽个体电子耳标信息、运输凭证二维码及产品检疫验讫章编号的全程可追溯数据链,建立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养殖企业、屠宰加工厂及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双向信息实时传输通道,通过设立地市级动物卫生数据中心对跨环节信息进行自动比对校验与风险信号筛查,形成覆盖从饲养到屠宰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管闭环。
(三)区域协同防控机制优化创新
探索建立跨行政辖区的动物疫病联防联控协作框架,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导单位组建包含流行病学专家、临床兽医及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区域技术协作组,制定统一的疫病监测采样规范、诊断判定标准及疫情信息通报流程,定期组织开展覆盖相邻三至五个县区的非洲猪瘟等专项联合监测行动,创新实施基于公路动物卫生检查站、活畜禽交易市场核心节点的风险共管责任分担机制,重点推进环大中城市圈、边境防控带及主要畜禽产品流通走廊的联合应急演练常态化,强化对跨界动物调运监管、突发疫情协同处置及封锁区联合管理的制度性安排 [2]。
(四)基层防疫队伍装备与技能双升级
系统规划县域动物疫病防控人员三年能力提升工程,为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可现场开展荧光定量 PCR 检测的便携式移动实验室平台、支持远程会诊的电子听诊器与高清内窥镜影像采集系统、适应野外作业的无人机消毒喷雾设备及生物样本冷链运输装备包,开发融合典型病例剖检图像库、病原图谱及鉴别诊断要点的移动终端智能辅助决策工具,组织省级兽医专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口蹄疫水疱病变鉴别、禽流感鼻腔拭子规范采样等高风险场景操作培训,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学分累积与实操技能星级认证相挂钩的持续教育模式,确保基层防疫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与现代防控需求同步进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动物防疫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构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双重保障屏障,通过强化重大疫病常态化监测预警、落实全链条生物安全管控、提升基层应急响应能力三大基础支撑点,并深度应用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区域协同机制、推进基层装备技能双升级四大创新突破路径,已初步形成技术赋能与制度革新协同驱动的现代防疫治理框架,未来发展应当紧密跟踪全球动物疫病演变规律与智慧兽医科技前沿动态,持续深化病原变异机制研究与环境驱动传播模型开发,最终实现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治理、从传统经验向智慧决策的战略转型,为应对日趋复杂的人畜共患病挑战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发疫病威胁储备充分的技术与制度韧性。
参考文献
[1] 张洪伟 , 王修斌 . 探究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5,46(05):172-174.
[2] 刘建蓉 .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及现存问题探究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