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与挑战

作者

周潇锋

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铁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其运营效率与安全性备受关注。智能化调度系统凭借先进技术,为地铁运营带来革新契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也面临诸多挑战。探究其应用与挑战,对推动地铁智能化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重要性

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当下,地铁作为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运营效率与安全性至关重要,智能化调度系统也因此成为地铁运营的核心支撑。该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地铁运行状态,精准调度列车,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它可以根据客流变化动态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在高峰时段增加发车频次,平峰时段合理减少车次,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及时调整行车方案,保障乘客安全疏散。此外,智能化调度系统通过对海量运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地铁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助力优化运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地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竞争力。因此,智能化调度系统不仅是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更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挑战

2.1 数据质量与整合难题

在地铁运营中,智能化调度系统的高效运行高度依赖海量、精准的数据,然而数据质量与整合面临诸多难题。地铁运营涉及列车运行状态、客流量监测、设备维护记录等多源异构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与系统中,格式、标准各异,整合难度极大。例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产生的实时数据与票务系统的客流数据,因采集频率、存储方式不同,难以直接关联分析。此外,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缺失或延迟,传感器故障、通信中断等问题,会导致数据不准确,影响调度决策的可靠性。即使完成数据整合,若缺乏有效的清洗、校验与标准化流程,错误或冗余数据也会干扰数据分析结果,使智能化调度系统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无法为地铁运营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2.2 系统兼容性与稳定性风险

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中面临着系统兼容性与稳定性的双重风险。地铁运营涵盖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可能由不同厂商开发,采用不同技术标准与协议,导致新部署的智能化调度系统与既有系统难以无缝对接。例如,老旧的信号系统与新型智能化调度平台在数据交互接口上存在差异,容易出现通信故障,影响列车调度指令的准确下达与执行。此外,地铁运营环境复杂,高温、潮湿、电磁干扰等因素会对系统硬件造成损害,引发系统故障。随着地铁运营规模扩大与功能需求增加,系统不断升级迭代,频繁的软件更新可能引入新的漏洞与兼容性问题,将导致列车延误、调度混乱,甚至威胁乘客生命安全,严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秩序。

2.3 人员技能与管理适配问题

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应用对地铁运营人员的技能与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存在明显的适配问题。智能化调度系统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操作与维护过程复杂,需要运营人员具备数据分析、系统操作等多方面技能。但目前部分地铁运营人员知识结构陈旧,缺乏相关技术背景,难以熟练掌握新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故障处理不及时。此外,智能化调度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原有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与考核机制已不再适用。新系统强调数据驱动决策,要求管理方式更加精细化、协同化,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调整滞后,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无法充分发挥智能化调度系统的优势,阻碍了地铁运营智能化转型的推进。

3 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

3.1 智能行车调度

智能行车调度是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核心应用之一。该系统借助先进的卫星定位、通信技术和算法模型,对列车运行进行全程动态监控与精准调度。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列车位置、速度、运行状态等信息,结合预设运行图和实时客流变化,自动优化列车运行方案。例如,在早高峰时段,系统根据各站点实时客流数据,动态调整列车发车间隔,加密车次,缓解客流压力。当出现列车晚点、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时,智能行车调度系统可迅速生成调整方案,通过车载通信设备向司机发送指令,灵活变更列车运行路径、停靠站点,最大限度降低对整体运营的影响,保障列车准点率和运营效率,为乘客提供高效、可靠的出行服务。

3.2 设备智能运维

设备智能运维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地铁各类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精准维护。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信号设备、供电设备、车辆等关键设施上部署大量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状态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模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隐患。同时,系统还能根据设备使用年限、运行时长等因素,优化维护周期与维护策略,合理调配维修资源,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保障地铁设备稳定运行,为地铁安全运营筑牢基础。

3.3 客流智能管控

客流智能管控依托智能化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地铁客流的实时监测、分析与精准调控。系统整合票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源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车站客流密度、流向、换乘情况等进行实时分析,预测不同时段、不同站点的客流变化趋势。在大客流情况下,系统自动触发应急预案,联动车站广播、导向标识等设备,引导乘客有序进出站和换乘。此外,系统还能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出行信息服务,通过手机 APP、车站显示屏等渠道,实时推送拥挤度信息、最优出行路线,帮助乘客合理规划行程,避免客流聚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有序,提高运营服务质量。

3.4 应急智能决策

应急智能决策是智能化调度系统在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应用。当遭遇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突发公共事件等紧急情况时,系统迅速整合事件发生地点、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等多方面信息,结合历史应急案例与应急预案库,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生成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同时,联动消防、医疗等部门,协调救援资源,指挥列车调整运行计划,避开灾害区域,保障乘客生命安全。应急智能决策系统还能对整个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方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稳定。

结束语

智能化调度系统已深度融入地铁运营,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尽管当前面临数据、系统、人员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优化,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智能化调度系统有望在地铁运营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华 . 地铁运营管理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J]. 交通科技,2023,36(2):24-28.

[2] 侯剑伟 .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J]. 人民公交 ,2024(8):49-51.

[3] 宋大治, 张海桃, 陈敦惠, 等. 全自动无人驾驶对综合监控系统的需求研究 [J]. 交通世界(下旬刊),202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