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地铁车辆牵引系统常见故障模式及智能化维修技术研究

作者

李孙权

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引言

地铁牵引系统是列车驱动的核心,包含牵引电机、变流器等关键部件。其故障可能导致运营中断和安全风险,因此精准诊断至关重要。传统方法效率低、准确率不足,而近年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动化诊断系统的应用。本文聚焦地铁牵引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智能化系统研究。

1 地铁车辆牵引系统故障概述

1.1 牵引电动机故障

地铁牵引电动机的故障类别主要涉及绝缘老化、机械损伤和过热故障三大类型。绝缘老化问题通常是由于电动机长期持续运行或频繁过载工作导致绝缘材料性能逐渐劣化,从而引发绕组短路、漏电等电气故障。机械损伤主要表现为轴承磨损、转子动平衡失调等机械结构问题,这些故障往往与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或操作不规范存在直接关联。过热故障则主要由冷却系统效能下降或完全失效所引发,持续的异常高温不仅会显著降低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严重时更会造成永磁体退磁、绕组烧毁等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坏。这三类故障都会严重影响牵引电动机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2 牵引逆变器故障

地铁牵引系统的核心故障类型可系统性地划分为逆变器模块故障、控制电路故障以及传动装置故障三大关键类别。其中逆变器模块故障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散热系统设计缺陷导致 IGBT 功率器件长期工作在高温状态、电网电压瞬态突变引发的过电流冲击、控制系统参数设置不当造成的过电压现象等,这类故障轻则导致输出电压波形严重畸变,重则直接造成逆变器保护性停机。控制电路方面的故障则更为多样化,既包含控制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因长期通电产生的性能退化、焊接点因机械振动导致的接触不良等硬件问题,也涉及控制软件算法缺陷或参数配置错误等软件层面的问题,同时还可能存在传感器信号漂移、信号线干扰等信号采集异常情况,这些故障会直接影响控制指令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导致输出波形严重失真。传动装置故障主要体现为机械部件失效,常见的有齿轮箱内部因润滑油脂变质或加注不足导致的齿轮异常磨损、轴承因长期超负荷运转产生的疲劳损坏等,联轴器则可能由于安装时对中精度不足或材料存在内部缺陷而发生断裂,这些机械故障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异常振动和刺耳噪声,不仅影响乘客舒适性,更会降低传动效率,严重时可能导致列车失去动力或引发脱轨等重大安全事故。

1.3 控制系统故障

地铁牵引控制系统故障主要包含控制器故障、通讯故障和传感器故障三大类型。控制器故障通常表现为微处理器损坏、电路板元器件老化或控制软件异常,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发出控制指令;通讯故障则涉及控制总线信号传输中断、数据包丢失或通讯协议错误等问题,造成各子系统间信息交互受阻;传感器故障主要体现在速度、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的采集失真或信号异常。牵引系统各类故障将直接影响电机的转速闭环控制精度,在极端工况下可能完全破坏列车的动态性能控制能力,既无法实现设计要求的加速特性,也不能保证紧急制动时的减速曲线。这种控制失效不仅会造成列车晚点、调度混乱等运营问题,更会大幅降低列车运行的安全裕度,在曲线通过或湿滑轨道等特殊工况下,极易诱发轮轨黏着失效、列车滑行等危险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多车追尾碰撞或列车脱轨等灾难性事故。因此,必须构建包含实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冗余容错等多重防护体系的智能诊断系统,同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通过技术与管理双重手段来保障系统可靠性。

2 地铁车辆智能化技术及其应用的特点与效果

2.1 车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及效果地

现代地铁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模块构建高效智能化运营体系。自动驾驶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通过高精度定位和实时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列车速度的闭环智能控制与精确调节,不仅完全消除了传统人为驾驶的操作误差,还能根据实时轨道状况和运行环境自主优化加减速曲线,实现更为平顺的行驶体验与能效优化。智能信号系统依托先进通信网络和分布式边缘计算架构,建立列车群体协同控制机制,通过超低时延的车车通信和车地信息交互,实现信号系统的动态自适应调整和列车运行间隔的智能优化,大幅提升整个线路的运行效率和调度灵活性。智能调度系统则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结合实时采集的运营数据和车辆状态信息,动态生成最优化的列车调度方案和运力配置策略,在确保运营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实现运能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客流运输的均衡组织,为乘客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2.2 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及应用效果

地铁智能监控系统依托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该系统通过分布在车厢及轨道沿线的多类型传感器阵列对车门开闭状态、车厢载客饱和度以及潜在火灾风险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借助北斗卫星定位与室内精确定位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列车位置的厘米级实时追踪,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参考;该系统创新性地部署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智能分析平台,通过多角度高清摄像头阵列与 AI 算法协同工作,不仅能够精准识别乘客危险攀爬扶手、站台越界等不文明行为,还可智能检测易燃易爆品等违禁物品携带情况。系统采用三级预警机制,根据事件危险程度自动触发声光警示、站务员终端提醒及中央调度室报警,构建起从现场处置到远程联动的全流程安防响应体系,大幅强化了地铁安防管理的主动预防能力与应急响应效率。

2.3 安全系统与乘坐环境的智能化技术及效果

现代地铁智能化技术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构建了覆盖车辆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生态系统。在安全监测维度,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与微型智能传感器阵列相融合的监测网络,对牵引电机、齿轮箱等核心部件进行毫秒级振动频谱分析,同时结合专家诊断系统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与健康状态预测。环境优化方面则创新性地引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通过部署在车厢各区域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多参数采集终端,结合站台客流计数系统和气象站实时数据,智能调节空调出风量和温度设定值,确保车厢环境始终处于最佳舒适区间。在服务升级领域,系统整合了具备压力传感功能的智能座椅、全息投影信息显示屏以及支持语音交互的乘客服务终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乘车指引和娱乐服务。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架构不仅重构了传统轨道交通的运维管理模式,更通过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从单一功能到系统集成的质的飞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牵引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智能化诊断技术应用,其发展显著提升了故障检测效率与准确性,为地铁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钟文文 . 地铁设备智能化运维管理探索与实践 [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3 (12):70-72.

[2] 丁敏 .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维修策略分析及研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2(15):62-63.

[3] 罗远 . 地铁车辆故障管理与智能化维修研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3(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