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赵媛
白城中心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引言
肺部小结节是指肺内直径 ⩽3cm 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其病因复杂,良恶性病变均可形成小结节 [1]。早期准确鉴别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因其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可进行多平面重建等优点,在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它能够清晰显示肺部小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关于多层螺旋 CT 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1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 例肺部小结节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有70 例,女性有50 例,年龄范围从35 岁至75 岁,平均年龄为55.2 岁,标准差为10.3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各占一半,均为 60 例。在纳入研究时,我们设定了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部小结节;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心肺疾病;且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相对应的,排除标准则为: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影像资料不完整;或者患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确保研究样本的质量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 CT 检查,采用 64 层螺旋 CT 机,扫描参数为管电压 120kV,管电流 200mA ,层厚 5mm ,层距 5mm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 CT 图像进行分析,对肺部小结节的直径、形态、边缘、密度、有无毛刺征、有无胸膜牵拉征等特征进行评估,并根据影像学表现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多层螺旋 CT 对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结果,包括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同时记录肺部小结节的直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分析其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 诊断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结果
多层螺旋 CT 诊断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为 85.00% ,病理学检查准确率为 95.00%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层螺旋 CT 对肺部小结节的敏感性为 80.00% ,特异性为 90.00% ,阳性预测值为 88.89% ,阴性预测值为81.82% 。
2.2 肺部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恶性的关系
表1 肺部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恶性关系

从表 1 可以看出,恶性结节的直径较大,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多毛糙,密度多不均匀,且毛刺征和胸膜牵拉征的阳性率较高,与良性结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多层螺旋 CT 的诊断优势
多层螺旋 CT 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优势。其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呈现肺部小结节的细微结构特征,包括结节的直径、形态、边缘、密度等。本研究中,多层螺旋 CT 诊断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达到了 85.00% ,这一结果表明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直径较小、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匀的结节,多层螺旋 CT 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恶性病变。此外,多层螺旋 CT 的扫描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减少了患者的检查时间和不适感,提高了检查的依从性。
3.2 影像学特征与良恶性关系
影像学特征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结节的直径通常较大,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多毛糙,密度多不均匀,且毛刺征和胸膜牵拉征的阳性率较高。这些特征与良性结节相比差异显著,可作为鉴别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参考指标。例如,毛刺征在恶性结节中的阳性率为 58.33% ,而在良性结节中的阳性率为 11.67% ;胸膜牵拉征在恶性结节中的阳性率为 41.67% ,而在良性结节中的阳性率为 6.67% 。这些特征的出现提示结节可能具有侵袭性,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影像学特征并非绝对,部分良性结节也可能表现出类似恶性结节的特征,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4 结束语
多层螺旋 CT 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凭借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等优势,可精准呈现结节的细微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关键信息。本研究证实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对结节的直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任何影像学检查手段均有局限性,多层螺旋 CT 亦不例外。部分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导致诊断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将多层螺旋 CT 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相结合,必要时借助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手段,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为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翟鸿斌, 邱娟, 杨培金.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参数联合检测对肺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J]. 癌症进展 ,2025,23(13):1590-1592+1608.
[2] 杨东松 . 低剂量肺部螺旋 CT 检查在肺癌筛查肺部小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8(19):122-124.
[3] 李超 . 多层螺旋 CT 图像纹理特征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42(05):802-80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