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作者

李欣竹

天津市蓟州中学 邮编:301900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名称《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课题编号:GJKY0005236)的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中生群体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已成为普遍现象。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仅改变了高中生的交流方式,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信息过载和虚拟社交互动的特征可能对高中生的情绪状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同时,社交媒体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增强社交互动的广度等。因此,本文建议,高中生应合理规划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交媒体;高中生;心理健康;使用习惯;情绪影响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QQ、抖音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空间,使他们能够轻松与他人分享个人生活、进行交流互动。然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有关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广泛关注。高中生作为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的群体,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以及身份认同等多重挑战时,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他们对网络空间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可能影响到其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因此,探讨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相关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呈现出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交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交流方式,使得青少年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表达自我,寻求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的传播以及对比性情感的不断曝光,可能引发青少年焦虑、抑郁、孤独感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人际关系。由于高中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在无形中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本文将从高中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入手,探讨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特点及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交媒体使用已经成为高中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多数高中生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信息浏览、互动交流和娱乐消遣。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约70%的高中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超过两小时,部分学生甚至在上学和休息时间都会接触社交平台。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分享个人生活、关注他人动态、参与在线讨论等。社交媒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寻找认同的空间,尤其是在青春期,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成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问题。然而,过度的社交媒体使用、过度依赖网络互动、缺乏现实社交的替代,往往会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可能导致高中生产生情感上的孤立感和焦虑感。研究表明,过度关注社交媒体上的他人动态,尤其是他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容易引发青少年产生对比心理,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从而感到自卑和焦虑。社交媒体上的美好形象和虚假内容也容易使高中生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对自我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这种基于外貌、社交圈和学业成就的虚拟比较,常常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影响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社交媒体使用中的虚拟社交互动往往不如现实生活中的交流那样富有情感和深度,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可能导致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高中生的社交能力本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不断提升,但如果他们过于沉溺于虚拟社交,可能导致社交技巧的退化和情感沟通的障碍。调查显示,高频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中,约有30%的人表示在面对面交流时感到不自信和不自在,甚至出现社交焦虑的现象。这种情感沟通的缺失,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导致孤独感和情感疏离的增加。

二、社交媒体对高中生情绪和行为的具体影响

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对高中生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显著。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的情绪波动与社交媒体的互动密切相关。一方面,社交媒体为高中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获得他人认可的渠道,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表达和情感认同。通过发布个人动态、分享生活点滴,青少年可以获得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关注,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虚拟世界中的认同感,能够帮助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困境,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然而,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负面情绪传播效应也不可忽视。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容易在短时间内暴露于大量的情感刺激和信息压力之中。尤其是在青少年尚未完全具备成熟的心理调节机制时,虚拟社交网络上的情绪波动容易放大其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加剧。

三、社交媒体使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尽管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如果合理使用,社交媒体也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首先,社交媒体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广阔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创意、生活经历以及情感体验,获得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在虚拟社区中,青少年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子。这种社交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孤独感,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自信心。

四、结论

社交媒体在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高中生群体中,社交平台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出复杂的双向性。一方面,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信息过载、虚拟社交的弊端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可以帮助青少年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增进社交互动并缓解孤独感。为了最大化社交媒体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减少其负面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高中生的网络行为,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引导他们平衡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华,罗嘉仪.家庭功能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32):12-14.

[2]祝娟,曹文芳.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高中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J].上海医药,2024,45(06):45-49.

[3]崔志祺.家校共育视角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J].亚太教育,2023,(2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