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词与意义
姬宁
新疆自治区党校哲学教研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2
语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非常神秘的东西。
一般都认为语言是与语境、外在环境、外在对象密切相关的,但仅凭语境和外在的东西,无法窥见语言的神秘。
庄子曾说得意忘言,现代哲学家强调在表达者的意向和作为声音或文字形式的语词和语句之间,有“意义”。
所以,意向与意义,是语言的神秘核心。
意向与意义,是主观体验,或者说就是体验。现象学很好地揭示了人是通过体验构建和理解周围世界的。
语句比语词复杂得多。我们可以聚焦于语词,当前仅限于汉语言内。
比如,我们常说“小河弯弯”,但为什么我们不说“小河曲曲”呢?“弯”和“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们相信“弯”和“曲”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吗?
这样的对比还比如,“掉”与“落”,“捕”、“捉”与“逮”,“打”与“击”。
这里绝不是看上去找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这么简单。而是,上述对比的词之间可以找到根本性的区别吗?甚至是结构性的区别?或者,这些对比的词之间,有本质性的东西导致的结构性意义差异吗?
三
桌与台,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近义的关系了,而是意义层级的关系。桌子对桌子前面的人来说,是一个台子,人们坐在台子面前,并在上面捣鼓东西,台子就大致具有了桌子的意义功效。
那么,“桌”与“台”之间的本质性甚至结构性区别是什么?
再广泛一些,“真”、“善”、“美”这三个词所表达的体验,之间的相关性与本质性差异是什么?
四
当下的理解是合逻辑的:诸多的语词意义构成了一个意义结构系统,不同语词意义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本质结构差异性,发现这个结构系统,才能真正揭示不同语词之间的本质性和结构性意义差异。
当然,单就语词系统来说,问题也远远比想象中的复杂。比如,就名词来说,大量的名词往往只是一种对外在对象的指称性的命名,至于命名的理由,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模糊性。再比如,大量的语词确实背后都有有意识甚至无意识的语境,这些语境也具有复杂的偶然性。
虽然永远存在古老的本质与事实的对立问题,但通过意向体验、意义把握来去发现某些语词之间的本质相关性和本质差异性,并试图建立这些相关与差异所处的结构,是有研究意义的。可以称这种研究方向为语词意义的现象学或语词意义的心理学。
单个语词的意义,并非意义的最小单位。因为就算要发现“弯”与“曲”之间的本质相关和与本质差异,就已经预示了有更细微层级的意义结构,构成了“弯”的意义和“曲”的意义。
实际上,我们一直生活在充满意义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意义我们没有注意到,当然也更没有将这些意义语言化,但是我们确实体验到了。
所以,实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意义,比我们使用的语词的意义更宽广,更多样,更基础。通过语词的意义回溯到实际生活中更基础、更简单的意义体验,再反过来探寻这些更基础的意义体验如果构建了语词的意义,是一个既合逻辑也可实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