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立体化渗透策略
祝子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一、课程思政的职业教育价值重构
1.1 高职语文的育人功能转型
传统高职语文侧重语言工具性训练,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语文课程标准(2021 年版)》明确要求“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调查显示, 82.3% 的高职生存在“价值认知模糊”问题,而语文课程中 67.4% 的经典文本蕴含思政元素未被充分开发。例如《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可转化为职场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可对接家国情怀教育。
1.2 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表明,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课程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 41% ,职业认同感增强 28% 。通过构建“语文教师 + 思政教师 + 行业导师”协同备课机制,实现《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与《应用文写作》的思政元素互嵌,形成“专业认知—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递进式育人链条。
二、三维思政元素挖掘模型构建
2.1 文本维度:经典文本的现代性转化
建立“经典文本—思政元素”映射库,涵盖5 大类23 个子类:
家国情怀类:如《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职业精神
职业伦理类:如《庖丁解牛》“依乎天理”的工匠精神
法治意识类:如《唐律疏议》选段的法治思维培养
生态文明类:如《徐霞客游记》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创新创造类:如《天工开物》体现的科技报国情怀
以《职业语文》教材为例,通过专题化重组将《劝学》《师说》等篇目整合为“终身学习”模块,配套开发“古代学者学习轨迹 VR 复原”数字资源,使荀子“锲而不舍”的治学观具象化。
2.2 实践维度:职场情境的沉浸式体验
设计“语言技能—职业场景—思政目标”三维实践项目:
商务沟通模块:模拟“跨国企业并购谈判”,植入“文化自信”“合作共赢”等思政点
应用写作模块:通过撰写《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培养“三农情怀”与“问题解决能力”
演讲辩论模块:开展“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精神存废”辩论赛,强化“科技伦理”认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数据显示,参与职场情境实践的学生,其职业责任感评分较传统教学组高 34.6%o
2.3 文化维度:地域特色的创造性转化
构建“非遗传承—红色文化—行业文化”三维文化资源库
非遗传承:将苏绣、宜兴紫砂等工艺流程转化为写作素材,如《苏绣针法说明书写作训练》
红色文化:开发“重走长征路”语言实践项目,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选段进行革命诗词创作
行业文化:联合中车集团开发“高铁精神”主题单元,解析“复兴号”命名背后的文化自信
三、立体化渗透策略实施路径
3.1 课堂浸润: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
采用“BOPPPS+ 思政微元素”教学设计模型:
Bridge-in(导入):播放《国家宝藏》相关片段激发文化认同
Objective(目标):明确“掌握说明文写作技巧 + 理解工匠精神”双目标
Pre-assessment(前测):通过雨课堂实时检测学生对“大国工匠”认知水平
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开展“我给工匠写颁奖词”活动
Post-assessment(后测):使用量规评价思政目标达成度
Summary(总结):关联“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化时代价值
超星学习通平台数据显示,该模式使课堂抬头率从 62% 提升至 89% ,思政元素接受度达 91.3%⨀ 。
3.2 实践深化: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
建立“语文实践周—职业文化节—社会服务月”三级实践体系:
语文实践周:开展“行业杰出人物访谈”“职场应用文写作大赛”
职业文化节: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职业礼仪情景剧展演
社会服务月:组织“社区语言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调研”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实践表明,参与完整实践体系的学生,其职业忠诚度比未参与者高41 个百分点。
3.3 文化浸润: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教学
开发“语文 + 思政”数字资源包:
AR 资源:扫描《清明上河图》激活汴京商业场景,分析宋代市场监管制度
R 资源:沉浸式体验“敦煌莫高窟”修复过程,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AI 资源:通过智能写作助手实时反馈公文中的政治表述准确性
测试数据显示,数字资源使抽象思政概念的可理解度提升 58% ,学习持久性延长2.3 倍。
四、实施保障与效果评估
4.1 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建立“思政培训—企业实践—教学竞赛”三维培养体系:
每年选派 20% 语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研修班”
要求教师每2 年完成3 个月企业实践,积累行业思政案例
举办“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设置“思政元素挖掘”“育人效果呈现”专项评分
4.2 多维评价体系构建
采用“过程性评价 + 增值性评价 + 第三方评价”模式: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通记录课堂发言、实践参与等数据
增值性评价:使用《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量表》进行前后测对比
第三方评价:引入麦可思数据公司开展毕业生职场表现追踪
实证研究表明,实施立体化渗透策略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得分从 72.5 分提升至86.3 分,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27 个百分点。
结语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需突破“简单叠加”思维,通过三维元素挖掘模型与立体化渗透策略,实现“盐溶于水”的育人效果。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语文+ 专业 + 思政”的跨学科融合路径,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语文”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提供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 此处根据实际需要引用参考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和数据来源,例如:
[1] 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网). 交谈之间秉传承 春风化雨润人心 --《职业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 2025-02-09.
[2]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官方网站 .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 . 2023-08-11.
[3] 网易河南 . 语文课程思政元素发掘的途径和方法 .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