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少儿口才训练教学体系探究

作者

图木舍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51

   

在少儿口才训练教学实践中,对儿童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的精准把握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前提。若要系统优化少儿口才训练的教学质量,其关键路径在于对少儿语言教学体系进行深度解构与科学认知。少儿口才训练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含教学内容、教学序列及教学方法等核心构成要素。其中,就少儿口才训练的教学内容而言,可依据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划分为以下若干阶段:

一、胎儿至婴儿期:语言准备与启蒙奠基

在胎儿阶段,个体的骨骼与大脑处于快速发育期。研究表明,妊娠 6 个月后,胎儿已具备语言辨别的潜能,并可通过动作反应对外界语言刺激作出回应。相关医学影像资料显示,胎儿唇部会随外界声音产生联动活动,这一现象预示其生理层面已开始为后续语言表达进行准备。此阶段的发展特征表明,语言能力的遗传基础为个体后期语言学习与教学活动奠定了生物学前提,也使得胎教在语言启蒙中的重要性得到学界关注。

婴儿满月后,逐步进入语言表达的初始阶段,能够发出简单音节,并通过“婴儿语言”实现基本需求的表达。其表达方式呈现出从单词、词组向简单句子的渐进过渡特征。父母及家庭成员作为婴儿语言教育的首要启蒙主体,其构建的家庭语言环境,对个体语言习惯的养成、学习方式的塑造乃至长远成长轨迹均具有深刻且持久的影响。家长通过日常对话互动、故事阅读等方式开展的早期语言刺激,有助于婴儿完成词汇积累,为其语言学习筑牢基础。

二、语言教育的初级阶段

2—3 岁儿童开始通过言语、语调及不完整的表达尝试沟通,进入幼儿园后需接受系统性的语言矫正与启蒙教学,此阶段可称为语言教育的初级阶段或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模仿能力强,但易因单调学习产生厌倦,因此教学需家庭成员、教师共同参与,科学设计内容与形式。

(一)教学内容

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应以趣味性、简短性、易懂性为原则,重点开展看图说话、朗诵短诗、讲述简单故事、学唱游戏儿歌、猜谜语、练习问候语及数字表达等活动。内容需避免过长或过难,可结合游戏、角色扮演等灵活形式,激发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发展奠定关键基础。

(二)教学目标

少儿语言教学需实现语言能力、品德培养、综合能力三大目标的融合,而非仅聚焦语言技能本身。

1. 语言目标

发音规范:注重声母、韵母的准确发音,区分易混淆音节,强调舌位、口腔开合度的正确控制,教师需通过示范与针对性指导,帮助儿童掌握发音技巧。

记忆与表达训练:通过短诗、故事、儿歌等素材,锻炼儿童的背诵、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采用领读、集体读、单独展示、舞台表演等形式,鼓励儿童大胆表达,拓展思维。

2. 品德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与儿童性格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互动教学,引导儿童养成乐观、友善、诚实、礼貌的品格,例如在问候语学习中渗透礼貌教育,在故事理解中传递正向价值观。

3. 能力培养

利用漫画、迷宫、趣味游戏等素材训练观察力,通过模仿、诵读及互动游戏提升注意力,帮助儿童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三、语言思维阶段

5—6 岁儿童已初步形成语言思维体系,需在家庭与学校环境中进一步强化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

(一)教学内容

此阶段可引入诗歌、故事、童话等稍复杂文本,以“讲故事”为核心训练形式,侧重情节理解与细节描述,鼓励儿童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表达,提升语言连贯性。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通过日常对话、自我介绍、描述家庭与学校生活等练习,培养儿童的解说能力,及时纠正表达中的逻辑或语法问题,实现“发音准确、表达通顺、内容清晰”的目标。

2. 品德培养

针对部分儿童频繁使用“不懂”“不会”等消极表达的现象,教师与家长需通过具体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避免自我否定。同时,通过合作游戏渗透友善、分享等社交礼仪,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3. 能力培养

创造交往机会,通过分组比赛、集体朗诵、故事表演、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儿童的合作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四、语言逻辑阶段

7—8 岁儿童已能熟练运用语言,需在完整语言思维的基础上,强化表达的逻辑性、流畅性及修辞运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

此阶段增加诗歌朗诵、造句、编故事等任务,选择多情节故事或带有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文本,引导儿童分析语言细节,尝试独立阅读短篇故事,培养自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为提升儿童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丰富性,需通过解析文学修辞、拓展词汇储备等路径,系统指导儿童开展逐字阅读训练以深化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并引导其在自主表达过程中注重逻辑的连贯性。

2. 品德培养

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长度与难度的学习任务,可系统锻炼儿童的耐心品质与专注能力;同时,结合挫折教育的实施,引导儿童认知努力与进步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培育其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

3. 能力目标

此阶段的儿童可能出现的羞怯心理,通过鼓励与适度批评结合的方式,培养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为写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五、语言表达与控制阶段

(一)语言表达阶段

儿童通过前阶段的积累,进入精准表达自身情感与观点的阶段。教学重点转向戏剧性表现与写作训练,选择诗歌、散文、抒情性文本,结合肢体语言与表情,提升语言感染力。目标包括:语言层面:实现标准规范表达,掌握抒情文本的韵律感;品德层面:培养勤奋、自信、关怀他人等品格;能力层面:提升应急反应、自我控制及公众表达能力。

(二)语言控制阶段

作为表达阶段的进阶,此阶段注重语言的灵活运用与深度表达。教学内容可加入小主持人、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任务,强化写作逻辑性与创新性。目标包括:语言层面:通过复杂文本分析,提升思辨与批判性表达能力;品德层面:培养宽容、诚信、坚韧的意志品质;

能力层面:发展领导力、团队协作及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语言与人格的协同发展。

少儿语言教育分为初级启蒙、语言思维、逻辑构建、精准表达、灵活控制五大阶段,各阶段既独立又相互关联,需在巩固前一阶段基础上逐步深化,避免割裂化教学。同时,语言教学必须与品德培养、能力发展相结合,针对儿童个体差异调整内容与方法,帮助其克服语言障碍,最终实现身心健康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家长与教师需形成教育合力,为儿童创造沉浸式、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达成“以语言促发展”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铁明 主编:《金话筒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湖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2015 年

[2] 艾 尔莎 迪里约 主编:《法国新版 STEAM 课程专业早教游戏》,海南出版公司,2019 年

[3] 王媛、于媛媛主编:《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4] 满都格日勒 著作:《播音主持专业口语训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 年

[5] 乌云格日勒 著作:《正念管教始于正念家庭》,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