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宁疗护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的多维整合模式研究
吕源 刘萍
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一区 湖南 衡阳 421000
引言:儿童安宁疗护的目的,是为那些患有无法治愈疾病且预期存活时间有限的患儿,在身体、心理、社会以及精神层面,提供全面的照护服务,助力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舒适且有尊严地度过。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作为儿童安宁疗护的关键内容,二者相互影响、紧密相连。然而,在目前的临床实际操作中,这两方面常常处于分离状态,缺乏系统的整合,致使患儿所接受的照护效果欠佳。本研究旨在构建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的多维整合模式,以此提升儿童安宁疗护的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研究
可在国内外医学数据库中系统地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与儿童安宁疗护、症状管理、精神照护有关的研究论文、指南以及专家达成的共识。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总结当下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构建多维整合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二)专家访谈
邀请儿童血液科、肿瘤科、疼痛科、心理科等不同学科的专家,还有在儿童安宁疗护工作方面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交流内容主要围绕症状管理和精神照护的现状、问题及整合策略展开,听听专家们的看法和建议。
(三)实地调研
挑选开展儿童安宁疗护的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实际开展的情况,记录现有模式的操作流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患儿和家属的反馈信息。
二、结果
(一)现状分析
症状管理问题
评估不准确:症状评估工具使用不统一,部分医护人员对症状评估不够重视,这就使得症状识别不及时、不准确。比如,对患儿疼痛程度的评估,不同的医护人员可能用不一样的标准,这就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干预单一:干预的办法主要是用药物治疗,像非药物治疗的方法用得不多。而且没有根据不同患儿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症状管理方案,不管患儿是什么病因,多大年纪,都用差不多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精神照护短板
服务缺失:精神照护服务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匮乏。很多医疗机构都没有专门设置精神照护的岗位,导致患儿和他们家属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内容局限:照护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只关注心理支持,对患儿和他们家庭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些方面,关注得不够。而且家庭在精神照护里参与得不多,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指导和支持。
(二)多维整合模式构建
1. 整合框架
本研究构建的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多维整合模式,以患儿为中心,涵盖躯体-心理、个体-家庭、医疗-社会三个维度,实现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的有机融合。以下对各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2. 具体内容(1)症状管理措施
在症状管理方面,我们强调精准评估、多模式干预和动态调整。精准评估是症状管理的基础,只有准确知道患儿的症状情况,才能制定出有用的治疗方案。多模式干预就是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好处都用上,为患儿提供更全面地缓解症状的办法。动态调整就是根据患儿症状的变化和治疗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2)精神照护策略
精神照护主要是关注患儿和他们家庭在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通过个性化心理干预、家庭关怀支持和探索生命意义这些方法,帮助患儿和家属能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个性化心理干预会根据患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用不同方法给患儿做心理疏导。家庭关怀支持强调家庭在照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家庭会议和哀伤辅导这些形式,让家庭更团结,应对困难的能力更强。探索生命意义就是引导患儿和家属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具体如下:

三、实践案例
某儿童医院收治一名 8 岁白血病患儿,进入生命末期后出现严重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采用本研究构建的多维整合模式进行照护:
症状管理:使用 FLACC 疼痛评估量表和改良 Borg 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用阿片类药物给患儿止痛,同时搭配按摩、热敷这些物理治疗方法,以及想象训练这样的心理治疗方法,来减轻患儿对疼痛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患儿疼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减轻。
精神照护:针对患儿焦虑的情绪,给患儿做个体心理治疗,引导患儿说出心里的感受;组织家庭会议,让患儿的父母参与到照顾决策里,让家庭能给患儿更多支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给患儿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帮助患儿理解生命的意义。慢慢地,患儿的心理状态变好了,能够积极面对疾病。
四、讨论
本研究构建的儿童安宁疗护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多维整合模式,具有全面关注患儿需求、促进团队协作、整合社会资源等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专业人员培训不足、医疗资源有限、社会认知度不高等。未来需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其症状管理和精神照护能力;增加医疗资源投入,完善儿童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儿童安宁疗护的认知和接受度。
五、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儿童安宁疗护症状管理与精神照护多维整合模式,通过规范症状评估、实施多模式干预和个性化精神照护策略,有效提升了儿童安宁疗护的质量。实践案例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儿童安宁疗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根源 . 理解儿童安宁疗护:让患儿的最后一程充满爱 [J]. 健康必读 ,2025,(24):122.
[2] 蒋思珊, 成琴琴, 罗听薇, 等. 儿童安宁疗护质量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25,60(05):611-618.
[3] 王瑞博, 崔盼盼, 陈素艳, 等. 儿童安宁疗护需求筛查工具的研究进展[J].军事护理 ,2024,41(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