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协同视角下小学班级管理优化路径
刘玉杰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辽宁省营口市 115100
引言:班主任作为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角色,以优化班级管理为日常工作任务,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然而,班主任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难以同时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容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忽视部分学生,难以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与管理策略。
一、搭建家校沟通平台,畅通日常信息交互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放学后的温馨港湾,他们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支持他们放松身心。学校中的学生与家庭中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班主任必须主动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从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强化家校互动,灵活利用不同的方式畅通日常信息交互,确保双方之间信息对称,在稳定全面的沟通渠道中获取有益于班级管理与优化的重要信息。
常用的社交平台是微信联络群,由班主任添加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创建群聊并集中发布班级内的信息。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借助平台中的家校交流专栏,及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完成信息统计、请假、学生评价与通知工作等。而且,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智慧中小学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家庭教育的观念方法技巧等,与班主任发起私聊,打通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
二、设计亲子共育任务,促进协同习惯养成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孩子就像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家长的性格特征,体现整个家庭的家风家貌。为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可以设计亲子共育任务,与家长共同制定活动方案,有效解决学生当前阶段的成长问题,在协同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针对班上学生书桌凌乱这一现象,班主任在观察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整理书桌的意识,但是缺乏整理技能,效果较不明显;还有一部分学生整洁意识较差,只是偶尔整理自己的课桌。也就是说,必要的整理技能与整理习惯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成为亲子共育任务的活动主题。比如,班主任可以设计一项名为“21 天整理书桌打卡活动”的亲子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认真整理自己的个人物品,把桌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书包按序整理,由家长拍照、视频记录完成打卡。这项活动结束后,学生对书桌的整理意识明显加强,学会按书本的大小顺序整理课本和笔记本,还主动参与教室和学校公共区域的清扫活动,养成爱干净、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实现管理双向优化
从实践中看,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沟通是双向的,推动家校共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一角度入手,班主任必须建立反馈评价机制,鼓励家长反馈问题,评价班级管理的效能,从而针对性地实现班级管理的双向优化[2]。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问卷调查功能,班主任可以定期发放问卷,了解家长对学生近期学习的评价,让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提供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比如,部分家长反馈道,孩子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可能会出现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还会上网查阅作业答案,导致课后作业缺乏效果。而班主任可以与其他科任教师展开会议研讨,试着运用智能化作业工具设计课后作业,监控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行为,切实解决问题。
结束语:总之,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循序渐进的教育重任,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长状况产生重要影响,还关乎整个班级内班风班貌的建设,与班级氛围息息相关。未来,班主任必须坚持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做好基础的沟通工作,定期组织家园协同共育的教育活动,发挥“1+1>2”般的教育合力作用,营造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桂文 . 家校共育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6):137-139.
[2] 王秀 . 立德树人共育新人——家校共育优化小学中段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1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