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献萍

浙江明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11254

1 引言

在现代房建工程中,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建筑功能需求,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高大空间、高层住宅的转换层等,常常需要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 8m ,或搭设跨度大于或等于 1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或等于 15kN/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或等于 20kN/m 的模板支撑系统。由于高支模施工具有高度高、荷载大、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如果施工技术运用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严格把控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原理与特点

2.1 技术原理

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基于力学原理,通过合理设计模板支撑体系,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有效地传递到基础结构上,确保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支撑体系通常由立杆、横杆、剪刀撑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共同承受施工荷载。

2.2 特点​

施工难度大:高支模施工高度较高,作业人员需要在高空进行模板安装、拆除等作业,施工操作空间有限,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安全风险高:由于高支模承受的荷载较大,如果支撑体系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容易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施工精度要求高:高支模施工需要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各构件的连接牢固性,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监控要求严格。

3 高支模施工流程

3.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和技术要求。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材料,如钢管、扣件、胶合板等。材料进场后应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钢管应检查其外观是否有裂缝、变形、锈蚀等情况,对扣件应检查其拧紧力矩是否符合规定,对胶合板应检查其厚度、强度等指标。

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场地平整、坚实,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模板支撑系统的位置和尺寸。

3.2 支撑体系搭设

立杆设置:按照设计间距在基础上准确放置立杆,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底座,以增大受力面积,防止立杆下沉。立杆应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规定值。相邻立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避免在同一平面内。

横杆设置:水平横杆应与立杆可靠连接,形成水平支撑体系。横杆步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大于 1.5m 。在每步横杆处,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 200mm

剪刀撑设置:为增强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应在支撑体系四周及内部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应与立杆、横杆可靠连接,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 45° -60 ° 之间。剪刀撑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大于 6m 。

3.3 模板安装

模板选材与制作: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并进行精确加工制作。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表面应平整光滑,拼缝严密,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

模板安装顺序:先安装梁模板,再安装板模板。安装梁模板时,应先安装底模,再安装侧模,调整模板的位置和标高,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板模板时,应从四周向中间铺设,模板之间应拼接紧密,防止漏浆。

模板加固与校正: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加固和校正。通过对模板进行支撑、拉结等措施,确保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位移。同时,利用测量仪器对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进行检查,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4 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

4.1 技术要点

支撑体系设计:支撑体系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荷载、结构形式、场地条件等因素,通过力学计算确定立杆间距、横杆步距、剪刀撑设置等参数,确保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模板、支撑材料的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对进场的材料应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

施工过程控制:在支撑体系搭设、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2 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

员的质量职责,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测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模板的位置、标高、垂直度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模板安装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如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

5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5.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2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在高支模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同时,应搭设符合规范要求的脚手架、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6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经验与存在问题

6.1 应用经验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保障:在高支模施工前,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6.2 存在问题

部分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一些小型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高支模施工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施工方案编制、支撑体系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模板、支撑材料的质量差异较大,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给高支模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结论​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通过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原理、施工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总结了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在今后的房建工程施工中,应不断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为推动房建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蔡震 , 刘彪 , 周前明 , 等 .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024(2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