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强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作者

马丽晓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民政局 河北 邯郸 057150

前言

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关键主体,其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乎公共服务效能与社会公信力。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事业单位员工面临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职业风险隐性化等多重挑战,部分单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轻实效”“内容与业务脱节”“方法与时代脱节”等问题,导致教育成果难以转化为廉洁从业、服务为民的实际行动。本文立足事业单位职能特性,系统探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旨在通过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构建“内容精准化、方法数字化、机制协同化、评估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为提升员工政治素养与职业操守提供参考。

1 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

1.1 公共服务效能的“催化剂”

事业单位承担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职能,员工思想状态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数据显示,接受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员工,服务满意度平均提升23% ,投诉率下降 41% ,印证了思想教育对职业行为的正向引导作用。

1.2 廉洁风险防控的“防火墙”

事业单位掌握公共资源分配权,员工易面临利益诱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强化党纪法规、职业道德教育,能有效降低违规操作概率。

1.3 组织文化凝聚的“黏合剂”

事业单位员工构成复杂,思想观念差异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单位文化,能增强员工归属感。某高校开展的“校史中的红色基因”系列讲座,使教职工对单位文化的认同度提升 37% ,团队协作效率显著提高。

2 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内容适配性挑战: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

形式主义倾向: 62% 的员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仍以“填鸭式”理论灌输为主,内容侧重党史、政策条文,与岗位实际工作关联度低。

代际差异突出:Z 世代员工(1995-2009 年出生)占比超 30% ,其思维模式更倾向互动式、场景化学习,但对传统说教式教育的接受度仅 41% 。某高校调查显示,年轻教职工对“纯理论讲座”的参与意愿比“案例研讨”“角色扮演”低 58% 。

岗位风险识别粗放:多数单位未建立“岗位 - 风险 - 教育”对应机制,教育内容“一刀切”。

动态更新滞后: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新型风险涌现,但教育内容更新周期普遍超过1 年,难以覆盖新问题。

2.2 方法创新性挑战:技术赋能与参与度提升的矛盾

平台渗透率低:仅 28% 的单位使用在线学习平台,VR、元宇宙等新技术渗透率不足 5% 。

数据驱动缺失: 89% 的单位未建立员工学习行为数据库,无法通过测试成绩、观看时长、互动频率等数据精准推送内容,导致“重复教育”与“教育盲区”并存。

单向传输为主: 90% 以上的教育场景仍为“专家讲、员工听”,缺乏辩论、模拟决策等互动环节。某医院开展的廉政教育课程中,员工主动提问率仅12% ,参与感不足。

场景化教育缺失:仅 15% 的单位尝试通过VR 模拟“庭审现场”“监狱体验”等场景,多数教育仍停留在“文字 + 图片”层面,难以引发情感共鸣。

2.3 机制协同性挑战:内部联动与外部支持的断层

职责分割: 76% 的单位中,思想政治教育由党办或人事部门主导,与业务部门、监督部门联动不足。

资源整合困难:教育经费、师资、场地等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某市属事业单位的年度教育预算中,仅 30% 用于课程开发,其余用于场地租赁、设备采购等非核心环节。

社会资源利用不足:仅 18% 的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课程,缺乏专业理论支撑。

家庭参与机制缺失: 95% 的单位未将家属纳入教育体系,导致“单位教育”与“家庭监督”脱节。

3 创新实践路径

3.1 内容精准化:构建“三维一体”课程体系

政治理论维度:开发“党史 + 行业史”融合课程,如某图书馆将《共产党宣言》与图书馆发展史结合,增强理论代入感。

业务关联维度:针对财务、采购等岗位设计“廉政风险点 + 案例库 + 防控指南”课程,某医院通过解剖 12 个药品采购风险点,使相关岗位违规率下降65% 。

心理适配维度:运用 MBTI 人格测试划分学习群体,对权力欲强型员工增加“规则意识训练”,对从众型员工强化“独立判断培养”。

3.2 方法数字化:打造“智慧教育”平台

AI 个性化推送:开发廉政教育智能助手,通过分析学习行为数据(如测试成绩、观看时长)生成“风险画像”,推送定制内容。

元宇宙沉浸体验:搭建虚拟廉政教育馆,模拟“监狱体验”“庭审现场”等

场景。

区块链学分管理:建立不可篡改的学习档案,记录员工参与培训、考试、实践等情况,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3.3 机制协同化:形成“上下联动”格局

纵向贯通:建立“党委 - 党支部 - 党小组”三级教育网络,确保政策传导不衰减。某高校通过“校领导讲党课 + 院系主题党日 + 教研室微学习”模式,使教育覆盖率达 100% 。

横向协同:与纪委监委、审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监督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育案例。某医院将医保违规案例纳入培训,使类似问题复发率下降72‰ 。

社会参与:邀请服务对象、媒体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增强教育公信力。某博物馆开展的“观众评教育”活动,收集建议200 余条,优化课程12 节。

结束语

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内容精准化、方法数字化、机制协同化、评价科学化的创新实践,构建起“教育 - 监督 - 激励”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政治素养与职业操守,更能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 陆叶 . 新媒体背景下的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J]. 青年与社会 ,2019(9):171.

[2] 张恋 . 新媒体背景下的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J]. 人生与伴侣 ,2021(1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