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落实探究

作者

宋秀华

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

一、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而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特点

2.1 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学习任务群是在课程内容范畴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炼出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例如,在学习古诗《静夜思》时,就涉及到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这一基础型任务群,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中的字词,积累语言素材;同时,在理解古诗表达的思乡之情时,又与 “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 任务群相关联,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画面,进行创新表达。

2.2 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创设 “校园读书分享会” 的情境,这体现了情境性特点。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在分享会上发言等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正是实践性的体现。同时,在阅读和分享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还会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作品主题的探讨,甚至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整合了语文、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体现了综合性特点。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习任务群落实的现状与问题

3.1 对学习任务群理解不足

部分教师对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内涵和价值认识不够清晰,将其简单等同于传统的教学任务布置。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讲解生字词和中心思想,任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从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分享,无法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2 任务设计缺乏针对性

一些教师在设计阅读学习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在教学低年级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时,若设计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这样难度过高的任务,学生难以理解和完成,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任务内容与阅读文本的关联性不强,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寓言故事时,只让学生背诵故事内容,而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所传达的道理,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导致任务的实施效果不佳。

3.3 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虽然许多教师意识到情境创设在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境创设往往只是为了迎合教学形式,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有的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简单画了一个太空舱的图案作为情境,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太空生活的奇妙,无法真正产生情感共鸣,难以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任务中,影响了学习效果。

3.4 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在阅读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时,部分教师没有明确小组分工,学生缺乏合作技巧和方法,导致小组讨论混乱无序。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小组合作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由于没有明确分工,有的学生一直主导讨论,而有的学生则沉默不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影响了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效果。

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习任务群的落实策略

4.1 明确学习任务群目标,优化任务设计

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要求,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在 “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 任务群中,对于低年级学生,以《乌鸦喝水》教学为例,可以设计简单的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任务。学生通过复述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则可以设计文学作品赏析、创意写作等任务。让学生分析文章中对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文学鉴赏;然后让学生以 “假如我是五壮士之一” 为题进行创意写作,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任务之间要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4.2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真实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比如,在教学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观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然后模拟 “小导游带领游客观潮” 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视频和课文内容,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观潮的过程和潮水的特点。在教学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皇宫场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情境中阅读和理解文本。通过创设这样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习效果。

4.3 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习任务群落实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阅读科普文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科普手抄报。教师明确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收集纳米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有的学生负责设计手抄报的排版,有的学生负责撰写文字说明。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例如,当小组在讨论资料选择时出现分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资料的特点和价值,帮助他们达成共识。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4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对于学习任务群的落实至关重要。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习过程,如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发展等。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还可以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例如,在学生完成《昆虫记》整本书阅读项目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卡片、撰写的读书报告等。展示过程中,先让学生自评,从自己的努力程度、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小组互评,从内容丰富度、创意等方面提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结果,以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课堂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五、结论

学习任务群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和特点,针对当前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改进。通过将具体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明确目标、优化任务设计、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合作学习以及实施多元评价等方式,切实将学习任务群落实到阅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