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李婉琪
长春博硕学校 130031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应用,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不仅仅是对学习数学知识,更多地考虑解决方法和应用,本研究所探讨的是在新课标实施环境下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给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1.1 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环境所需要的人的素养,强调知识技能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同时兼顾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法与工具创新思维、合作参与、学会学习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取,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自主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1.2.1. 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者能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当一个人在日常的购物场景中,能够理解题意并使用算数运算的方法来获取正确答案。既能增进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又能够提高他们进行问题的剖析和评价的能力[1]。
1.2.2 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含逻辑思维、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等。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演绎的能力。学生还需要具备对图形的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能够对几何问题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构造。
1.2.3 实践能力
我们不能将数学课局限在我们狭小的课堂上,可以把它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让他们动手去体验,如进行一些实验、研究课题等,让他们能够将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学习实践中汲取养分。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2.1 当前教学中的问题
2.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许多小学数学课堂都延续了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即由老师主导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会促使学生思想活动少,没有进行积极探索和独立钻研学习的机会。尽管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中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有要求,但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时不深思、不领悟。
2.1.2 评价体系的局限
目前,大中小学普遍采取以考试为主,对学生的评判通常只是围绕考试成绩进行,对于数学基本素养的要求较少,导致师生对试题题型及考试技能的过度关注,而淡化了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容易注重具体知识点及数学计算技能,却少有机会深究数学概念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2.1.3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局限
目前的中小学数学教材往往强调基本理念的教学,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方面的教学不引起重视。同时,教材编写不够注重紧密结合实际生活的事件,使学生产生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作用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2 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施
对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理念会影响基础知识技能的作用。下面对教师在基础知识知识、执行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描述:其一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当今很多教师并不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含义,仅仅把它理解为某种理论,而不是以具体执行过程进行指导。虽然在操作训练课、教学讨论课上有所接触数学基础知识理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该理论该如何贯彻落实是个大问题。因此应该对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教授,并明确教师是了解基础知识不仅要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层面,更是成为自己日常授课中的内涵;其二是教学模式创新;要想较好地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必须要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多数教师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却对探索式教学模式、任务式教学模式等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运用。
3. 培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3.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造真实的数理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如在分数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把学生置身于“学校食堂”的情境中带领学生学习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和意义,用各种情境表演、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1.2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在思考,在督促学生进行自身观照的环节中反思自身的思维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2]。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思维方式,并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展现出来,这种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能给教师带来有关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进而改进教学
技巧的收获。
3.2 实践活动的设计
3.2.1 数学游戏与实践操作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与实践活动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对游戏“数学寻宝”,进行应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数学的内涵,与此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搭建积木、运用测量工具等措施的方式,使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易学的模式,增强学生的认知与记忆能力。
3.2.2 项目式学习
项目化教学最关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完成促使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会将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开展一项“学校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收集整理关于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学知识对其予以分析,然后进行改善建议提出。这样的实践过程会让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并促进学生团队精神及交际能力的提升。
3.3 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3.3.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教师应与家长建立互动模式,就孩子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效等向家长报告和告知,利用家长会、微信群、邮件等多样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到课程内容和核心素质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参与程度和责任意识,建立教育同盟。
3.3.2 家长的参与与支持
引导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数学学习环境,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买菜要算账或者辅导孩子的作业等,在孩子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中,让他知道生活中也能看到数学知识的影子 [3]。其次,组织一些家庭中的数学活动,比如亲子游戏或者数学竞赛,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进入数学学习中,从而增加家长和孩子学习的乐趣。
结语:
按照新课标的内容,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小学生基本数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场景构造、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各种方式的有效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大家的孩子一定会在数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子涵 ; 刘雅丽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J].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15):65-68.
[2] 陈思慧 ; 张明哲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J]. 幼儿教育与发展 ,2023(12):77-80.
[3] 赵雪婷 ; 刘志强 . 从新课标看数学教育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J]. 数学教育学报 ,2024(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