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词汇记忆中的遗忘曲线分析

作者

张艳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84300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阶段成绩处于70-80分区间学生英语词汇学习问题,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探究记忆规律与表现特点,构建科学复习时间模型,设计记忆强化方法。通过词汇串烧、定期复盘等实践活动,分析遗忘曲线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效果。合理安排复习间隔,结合多元记忆强化策略,能显著提升词汇记忆效果,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英语词汇记忆;遗忘曲线;复习时间模型

一、探究高中生英语词汇记忆中的遗忘规律与表现

学习成绩位于70-80分区间学生英语词汇记忆表现出几个典型特征:其一新词汇学习后首日遗忘量最大,约半数词汇意思无法准确回忆;其二记忆曲线呈现非线性下降趋势,学习后第二天至第七天形成相对稳定期;其三缺乏系统复习导致长期记忆形成困难,词汇保留率普遍不足三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难度词汇记忆情况,发现抽象词汇、近义词组以及拼写复杂词汇遗忘率明显高于具象词汇。情境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将词汇放入句子或对话中学习,记忆保持时间明显延长。

其四还发现情绪因素对词汇记忆影响显著,学习兴趣浓厚时记忆效果最佳,压力过大或学习动机不足时遗忘速率加快。词汇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安静专注环境下记忆效果优于嘈杂分心环境。通过跟踪记录学生词汇测试成绩变化,绘制个体遗忘曲线图,确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适用性,同时发现个体差异因素导致遗忘曲线形态存在变异。

二、构建基于遗忘曲线的英语词汇复习时间模型

探究构建适合成绩处于70-80分区间高中生英语词汇复习时间模型。该模型核心在于优化复习间隔,打破传统均匀分布复习方式,采用基于遗忘曲线特征设计间隔递增复习策略。新词汇学习完成后,首次复习安排在学习当天晚间进行,第二次复习安排在次日,第三次复习在学习后第四天,第四次复习在学习后第七天,之后安排在第十五天、第三十天进行系统复习。此复习时间分配符合遗忘曲线规律,在记忆即将衰减关键时刻进行强化,有效阻断遗忘进程。模型实施过程中,结合不同复习方式:首次复习侧重词形词义回顾;第二次复习强调词汇应用能力;第三次复习通过词汇串烧活动融会贯通;第四次及后续复习则通过情境对话、阅读理解等综合练习巩固。模型还针对不同难度词汇设计复习频次调整机制,对难记词汇增加复习次数,简单词汇适当减少,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教学实践中,本模型展现显著效果。该单元涉及teenager、hobby、classmate等青少年生活主题词汇,学生初次接触较多抽象概念,如personality、outgoing、creative等表达性格特点词汇。应用该模型后,教师先在课堂结束前十分钟进行第一次复习,要求学生闭眼回忆所学词汇拼写并完成快速默写;次日晨读时段安排第二次复习,通过我是谁猜词游戏,学生根据特征描述猜测对应词汇;第四天复习采用情境对话填空,学生两两合作完成What are your hobbies?相关对话;第七天进行词汇分类活动,将hobby相关词汇分类归纳;第十五天复习时学生制作My Teenage Life主题海报;一个月后复习则通过阅读短文检测词汇长期记忆效果。采用该模型班级学生对核心词汇记忆保留率达一大部分,而未采用该模型班级仅一少部分。学生反馈表明递增间隔复习方式减轻学习压力,词汇应用场景多样化增强学习兴趣。家长观察到学生课外主动复习习惯形成,教师记录显示课堂互动参与度明显提升,学生对新单元内容期待感增强,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设计针对遗忘曲线特点的词汇记忆强化方法

核心策略第一包括多维词汇地图构建法,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词汇建立联想网络,通过相似性、对比性、场景关联性等多维度拓展,形成立体记忆结构。例如学习sports核心词时,向外辐射出球类运动、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分支,每个分支再细化具体项目及相关动作描述词,最终形成完整词汇网络。第二记忆宫殿转换法借鉴古希腊记忆术,引导学生将词汇与熟悉空间位置关联,如把家中房间、上学路线等虚拟为记忆场所,在每个位置安置特定词汇及其形象化表现。第三节奏韵律记忆法利用音乐节拍、押韵特点创作词汇歌谣,将枯燥单词融入朗朗上口旋律中,通过定期演唱强化记忆。第四角色扮演浸入法设计不同场景对话,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在情境交流中反复使用目标词汇,实现从被动记忆向主动应用转变。第五,词汇故事化策略将单一词汇组织成有情节微型故事,通过情感连接增强记忆印象。这些强化方法实施中采用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优化,确保方法贴合学习实际需求。实施过程中强调交互性,通过小组协作增强参与感,培养团队词汇学习氛围。

人教版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教学实践中,这些记忆强化方法取得显著成效。针对该单元包含basketball、volleyball、swimming、jogging等运动类词汇,先应用多维词汇地图,学生以sports为中心,绘制拓展图,分类整理团队运动、个人运动、器材名称、动作描述等相关词汇,形成系统认知。随后通过记忆宫殿转换法,学生将学校操场想象为记忆宫殿,篮球场区域记忆basketball、shoot、dribble等词汇,田径跑道区域记忆running、jogging等,游泳池区域记忆swimming、dive等,建立空间位置与词汇关联。节奏韵律记忆法则创作朗朗上口歌谣:Basketball, volleyball, play them all; Swimming, jogging, keep you tall,晨读时段集体演唱加深印象。角色扮演浸入法设计体育俱乐部场景,学生分别扮演教练、会员、前台接待等角色,进行What sport do you like?主题对话,自然运用目标词汇。词汇故事化策略引导学生创作微型故事,如Tom loves basketball. He practices dribbling every day. His dream is joining the school team等,通过情节连接记忆词汇。课堂观察记录显示,学生对运动类词汇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主动参与度增强,课后自发组织运动词汇接力赛等活动。单元测试中,实验班级运动类词汇正确率比对照班级高很多,且能灵活运用所学词汇进行日常交流。特别是体育活动中,学生不再使用中文表达,而是自然切换英语词汇描述动作要领。长期跟踪发现,这些记忆强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记忆习惯,为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建立科学方法基础。

结论:适合成绩处于70-80分区间学生词汇学习特点包括:遗忘速率初期最快,个体差异显著,情境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基于这些特点构建递增间隔复习模型,结合词汇串烧、定期复盘等记忆强化方法,能有效提升词汇保留率。实践证实,当复习时间点与遗忘曲线关键节点匹配,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多元强化方法不仅改善词汇记忆效果,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实践参考,未来方向能进一步探索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辅助词汇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詹娆.基于艾宾浩斯记忆理论的初中生词汇记忆策略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21.

[2]赵雅静.高中英语词汇记忆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8,(20):8.

[3]于芳芳.遗忘曲线规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6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