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教学下的高中物理学习纠错成因行动研究
梁书芬
河北徐水综合高级中学 河北 07255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教育改革背景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的深入实施,物理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强调通过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然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知识碎片化,学生机械记忆公式与概念,缺乏对物理规律的深度理解;思维定式化,解题时依赖经验主义,忽视物理模型的动态构建;纠错低效化,传统纠错方式(如重复练习、教师讲解)未能触及认知根源。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结构化教学理念,破解物理学习中的“低效纠错”难题,具体价值包括:在理论层面丰富物理学习认知理论,为结构化教学提供实证依据;在实践层面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纠错策略,降低学生错题率;在政策层面为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二、文献综述
2.1 结构化教学研究现状
结构化教学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通过知识关联、思维整合与情境应用实现深度学习。现有研究表明:(1)知识结构化:朱晖(2025)提出,通过“核心议题 - 层次结构 - 发展脉络”三级框架,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1] ;(2)思维可视化:陈镜兵(2013)指出,思维导图能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空间模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2] ;
(3)教学情境化:蒋俊飞(2015)通过实验情境创设,验证了情境教学对物理概念理解的促进作用[3]。2.2 物理学习错题成因研究
现有研究将物理错题成因归为四类:
(1)概念混淆:如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电势与电势差的辨析错误;
(2)模型缺失:学生未能动态构建物理模型(如自由落体与圆周运动的条件误判);
(3)逻辑断裂:解题时忽略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如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的误用)
(4) 方法固化:依赖经验解题,缺乏对多变量问题的系统分析能力。
2.3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将结构化教学理念与物理纠错策略深度融合,提出“三维纠错模型(1) 知识维度:通过概念比对与结构化板书,强化物理本质理解
在概念比对过程中,配合使用结构化板书,将对比的概念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先通过概念对比分析出各个概念的特点和差异,然后在板书上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和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概念之间地对比关系和整体结构。通过这种概念比对与结构化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从而强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2) 思维维度:利用思维导图与实验模拟,培养动态建模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从思维维度出发,利用思维导图与实验模拟来培养学生的动态建模能力,是提升学生物理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思维导图能够以直观的图形结构,将各个知识点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和整合。实验模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物理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3) 情境维度: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从情境维度出发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思维习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5]”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某省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实验班与对照班)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共120 人。
3.2 数据收集
(1) 错题数据库:收集两班学生2024-2025 学年物理作业、考试错题,按“概念类”“模型类”“逻辑类”“方法类”分类编码;
(2) 问卷调查:设计《高中生物理学习认知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掌握”“思维习惯”“纠错方式”三个维度;
(3) 访谈法:对实验班10 名典型错题学生及5 名物理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挖掘深层认知障碍。
3.3 行动研究设计
采用“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螺旋循环模式,分三阶段实施
(1) 诊断阶段:分析错题数据库,确定主要纠错方向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诊断阶段是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有效纠错的关键起始环节。通过深入分析错题数据库,教师能够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漏洞和思维误区,从而确定主要纠错方向,为后续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提供坚实依据。
(2) 干预阶段:在实验班实施结构化纠错策略,对照班采用传统纠错方式
在物理教学的干预阶段,于实验班实施结构化纠错策略,对照班采用常规纠错方式,通过这种对比研究,能够更清晰地探究结构化纠错策略对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优化物理纠错教学。
(3) 评估阶段:通过后测与访谈,对比两班错题率及核心素养提升情况
在物理教学完成干预阶段后,进入评估阶段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后测与深入访谈,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错题率以及核心能力提升情况,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结构化纠错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错题类型与成因
【表格】

4.2 结构化纠错策略效果
结构化纠错策略在物理教学中展现出显著效果,尤其在降低错题率、提升核心能力及优化学习态度方面表现突出,具体效果分析如下:
4.2.1 知识维度:概念比对与结构化板书
(1) 实施方式:
概念比对:将“电势- 电势差”与“高度- 高度差”类比,通过表格对比定义、单位与物理意义;
结构化板书: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构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 运动方程- 结果验证”四步框架。(2) 效果:结构化纠错策略对不同类型错误的纠正效果也十分显著。在概念理解错误方面,实验班概念类错题率从28% 降至12%,显著低于对照班的23%( (p<0. 05) 。表明结构化纠错策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4.2.2 思维维度:思维导图与实验模拟
(1) 实施方式: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能量守恒”为核心,绘制包含“机械能- 电能- 内能”的转化分支图;
实验模拟:使用PhET 仿真软件模拟“斜面摩擦力实验”,动态展示能量损耗过程。
(2) 效果:针对特定知识点,结构化纠错策略的效果更为突出。实验班模型类错题率从35% 降至19%,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评分提升21% (p<0.01) 。说明结构化纠错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难点知识。
4.2.3 情境维度:生活化实验情境
(1) 实施方式:
情境创设:设计“电梯失重实验”,让学生通过体重计读数变化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
问题驱动:提出“如何设计过山车轨道使乘客安全通过环形轨道?”引导学生应用圆周
(2) 效果:通过结构化纠错策略,实验班学生在后测中的整体错题率明显低于对照班。实验班方法类错题率从 40% 降至 25%,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提升 18% (p⟨0.( 05)。表明结构化纠错策略在减少错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3 核心素养提升情况
通过《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评价量表》评估,实验班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p<0.01) ),表明结构化纠错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实验班学生在解决综合题和实际应用题时 更强的知识运用 。他们能够更清晰地梳理解题思路,选择更恰当的解题方法,并得出更准确的答案。表现出更高的思维活跃度、更深的思维深度和更广的思维广度。
五、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结构化教学对物理学习纠错有显著积极影响
(1) 知识体系构建方面
结构化教学通过系统梳理物理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解力学部分时,以“力和运动”为核心,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类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规律进行整合,让学生明白不同知识点在解决力学问题时的作用和应用方法。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物理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知识,减少因知识混淆而导致的错误。
(2) 思维方法培养方面
结构化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理想模型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运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再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物理问题,避免因思维混乱而出现错误。
(3) 解题能力提升方面
结构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教师通过总结常见物理问题的解题模板和策略,如动力学问题的“受力分析 - 运动分析 - 列方程求解” 电学 电路分析 - 电学规律应用 - 计算求解”流程等,让学生在解题时有章可循。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熟练掌握这些解题方法,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错题的发生。
5.1.2 学生个体差异对纠错效果有影响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结构化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在纠错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能够自主总结错题原因,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物理问题中。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接受结构化教学时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5.2 建议
5.2.1 针对教学方面的建议(1) 优化结构化教学内容
进一步细化知识体系: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物理知识体系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和整合。例如,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按照重要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制作详细的知识框架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设计分层教学方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如物理竞赛题、前沿物理知识等,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
(2)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物理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评价。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模拟实验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论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5.2.2 针对学生方面的建议(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错题本: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将做错的物理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并详细分析错题原因,包括概念理解错误、规律应用错误、计算错误等。同时,要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定期对错题本进行复习和总结。
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例如,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学习和错题分析,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2) 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学会自我反思:学生在做完物理题目后,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不仅要关注答案是否正确,还要思考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分析自己在运用物理规律时是否考虑了适用条件,在计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等。
总结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常见物理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例如,对于动力学问题,可以总结出“先受力分析,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最后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的解题步骤。通过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纠错效率。
相互交流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错题经验和解题方法。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晖 . 高中物理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2025(1):159-161。
[2] 陈镜兵.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技术物理教学,2013,21,(2):49-50。
[3] 蒋俊飞.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D]. 硕士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5。
[4] 周满意.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版),2016,(13)。
[5] 邓靖武. 情境问题活动- 基于学习视角构建中学物理课堂[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203-203。
梁书芬,1978 年4 月27 日,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物理教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