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

黄珊珊 张瑾

武昌首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

引言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等,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个学段、各门思政课程之中。”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区人民在革命历史、地区改革历史中创造出的先进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史、革命精神,还积淀了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其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融入中,社会实践的设计仍旧存在单一、局限的问题,需要积极加强地方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研究,以创新两者的融合模式,提升地方红色文化的应用效果。

一、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实践基地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库的整合是保证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基础,学校要联合地区文化部门深度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开展实地调查等,整合地区的红色革命遗址、英雄人物的事迹、红色艺术作品等,并依靠数字化技术建立持续更新的红色文化资源库,还需分类储存,为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提供素材。在资源库的构建基础上,学校可以结合地区红色文化的特殊性,与地区红色革命遗址、文化场馆合作,打造多样的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基地,比如,可以与地区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展览馆合作,组织学生通过参观革命展馆,了解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在实地体验中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力,也深度理解地方的红色文化及其内涵。

学校也要依靠地方红色文化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在校报连载地方红色文化主题的文章,或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分享地方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或举办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也是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 [1]。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实践方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下,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红色文化的虚拟体验活动设计提供了支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思政教师可以借助 VR、AR 等技术创设地区红色革命历史的体验场景,让学生“穿越”到革命时代,切实体验地区重大的历史事件,直观观看地区人民群众面对压迫、剥削时奋起反抗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并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参与到地区革命历史进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刻体会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依靠 VR 技术的情境设计角色扮演、剧本杀等活动,组织学生以地区革命英雄人物为例开展角色扮演,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像狼牙山五壮士、音乐剧《红梅花开》、名著《红岩》等主题中的经典人物,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参与到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三、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拓展实践活动

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深入下,要求挖掘不同教育主体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以拓展教育形式,也为地方红色文化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比如可以加强校级之间的合作,合作开展地方红色文化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依靠地区的智慧教育平台发布征文通知,邀请教师、青少年学生参与到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融合主题论文的撰写中,可以从理论、实践策略、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并严格筛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价值的征文,给予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将具有研究价值的征文进行整合,为教学实施提供指导。

学校还可以与地方的公共服务组织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比如,组织学生到地区的红色革命基地参与志愿服务,包括引导游客有序参观革命基地、维护基地的秩序,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地区红色革命基地的讲解稿,向游客生动讲述地区的红色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也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媒体平台等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媒体平台分享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图文结合、影音视频、绘画创作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资料的制作,并设计宣传比赛活动,根据学生媒体宣传材料的制作成果、获得的关注与点赞量等进行评价,给予宣传成果表彰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宣传的积极性,也扩大地方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拓展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形式 [2]。

结语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知行合一教育的重要方式,地方红色文化以其地域性、多样化等特点,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素材,学校要积极加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方红色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场所合作构建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基地,并依靠数字化技术创设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再发挥社会、社区等教育主体的功能,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菊 , 袁超 , 杨万娇 , 等 .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昭通红色文化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25,(03):13-15.

[2] 贾礼伟 , 谢雅妮 .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路径探析 [J]. 高教学刊 ,2023,9(33):181-184.

2022 年度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四阶”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Z097)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 2024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武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1234”模式研究》(编号:24Z023)的阶段性成果

黄珊珊,1982 年11-,女,汉,湖北武汉市,硕士,讲师,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武昌首义学院

张瑾,1980 年9 月,女,汉,湖北武汉市,教授;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武昌首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