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语文新教材:探究现代文学的叙事技巧

作者

许媛

宁夏育才中学

引言:

现代文学作品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而且在叙事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而叙事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因此深入探究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现代文学的叙事,对指导学生认识作品、加强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很有意义。

一、多元叙事视角的巧妙运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现代文学作品经常运用多种叙事视角来丰富人物、故事的讲述,如鲁迅的《祝福》一文中采用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讲述的祥林嫂的故事。“我”是返乡的知识青年,故事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见证祥林嫂的一生,既让读者通过“我”看到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又因为“我”的有限性,在“我”无法见到的地方设置悬念,使人们更加关心“我”所不知道的祥林嫂的过去与内心世界,更加思考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另外,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也有作品使用全知视角,如老舍的《茶馆》,作者以一个全知全能的角度,把茶馆这个社会小天地中各个阶层、身份地位不同,生活背景各异的人和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情节一一展示给读者,使读者能够非常清楚地知晓和认识每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人物间相互关联及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运用多元的叙事视角交替转换,更直观更生动丰富,更具有感染力。

二、灵活多变的叙事节奏把控

叙事节奏感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节奏感,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中对叙事的节奏感把握很巧妙。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叙事的节奏感有快有慢。文中有两段描写荷花淀的美丽景色的段落,节奏感很快,比如“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湿得很,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段文字主要是对环境及生活场景的描写,对文中的各种事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荷花淀美景中,非常宁静和祥和。而文中有一次描写战斗场景的文字,叙事节奏又变得很快。“她们看着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没处是他们,人哪?那一个在还是一,他们在哪里呢?她们慌了,几个女人坐在一起,两个用手指指摘着,哭着说:可是咱只看见他从家里出来,还没看见他回来哪 !’别的女人也都哭起来。”这种节奏感很快的描写使整个叙述紧张刺激,使读者感受到了战斗的危险,作品充满张力。

三、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安排

结构是小说的“架骨”。新入编的高中语文现代文的作品的“架骨”都是有特点的。如《雷雨》(曹禺)就形成了封闭的结构,一天一夜,两个场子(周公馆与鲁家),把周公馆与鲁家两家三十年前后的恩怨情仇全部铺叙了出来。情节集中紧凑,结构巧妙,冲突高潮迭起。又如《边城》(沈从文)是散文化叙事结构的作品。作品中看不到清晰明显的情节线索,但又以翠翠的爱情为线索,穿插描写湘西的风俗人情、习惯传统等等。这种散文化结构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不仅领略到湘西世界的宁静与纯朴,而且也能看到作者对人性美好赞美的追求。

四、叙事技巧与主题表达的深度融合

高中语文新编教材所选编的现代文学作品,其叙事技法的运用也是为了突出主题的。余华的《活着》(该选文虽不入常规高中教材但可作为拓展理解,叙事手法的解读方法对其他文章同样适用),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回忆性散文的叙事方式,通过人物福贵的叙述,使得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主人公福贵的痛苦和无奈,将主题“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潜移默化地留在读者心中。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作者采用了心理刻画描写、意象渲染等叙事技法,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泯灭和摧残。七巧从一个花季少女变为一个心理变异的、报复社会的恶魔,作者通过对她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和“月亮”“镜子”等意象反复出现的多次铺垫将主题铺陈展现无遗。

结语: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表现出了种种鲜明多样的特色,多视角的叙事方法使作品视野更加广阔,变幻莫测的叙事节奏使作品充满悬念,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叙事技巧与主题的融合使作品更具深刻的内涵,通过对作品的叙事技巧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现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及阅读水平。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在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剖析作品的叙事技巧,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学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舒然 . 叙事学视角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D].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4.

[2] 何花 . 高中语文教学中国现当代叙事文本解读现状探究 [D].云南师范大学 ,2016.

[3] 宁曼利. 基于叙事学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 ,2018.

[4] 陈常萍 .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