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简析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曾传莹
重庆市奉节县万胜小学 重庆 4046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劳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将两者有机融合,能够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简析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劳动中。例如,在进行校园植树活动时,学生需要测量树坑的尺寸、计算树苗的间距等,这就用到了数学中的长度单位、乘法运算等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提升数学应用能力[1]。
(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协调配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时,让学生计算不同区域的面积,合理分配清洁工具和人员,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劳动组织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问题时,能够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全面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二、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简析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与劳动教育相关,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教材安排了购物的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商业劳动的辛苦和乐趣。例如,人教版在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中,涉及长度、质量等单位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校园劳动,让学生测量操场的长度、教室的宽度,或者测量清洁工具的重量等。通过实际测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劳动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设计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实现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如用 cardboard 制作正方体、长方体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图形的特征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学习“统计”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同学的劳动表现进行统计,如统计每周打扫卫生的次数、参加公益劳动的人数等。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能掌握统计的方法,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劳动积极性。
(三)利用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开展数学教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有劳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劳动场景,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例如,在家庭劳动中,让学生计算做饭所需的食材数量、洗衣服的用水量等;在农业劳动中,让学生估算农作物的产量、计算种植的面积等 [3]。例如,人教版教材中也有许多与生活劳动相关的例题和习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劳动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关于“计算家庭每月电费”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实际调查家庭的用电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四)建立融合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时,可以参考他们在劳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在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时,可以考察他们是否能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劳动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通过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劳动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劳动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学科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教版教材的依托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元素、设计实践活动、利用生活场景和建立融合评价机制等策略,能够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为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丽蓉 . 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0):95-98.
[2] 韦云霞 .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5,(11):111-113.
[3] 周婉娜 . 小学教育专业“初等数论”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 科技风 ,2025,(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