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健康培育的常见误区及科学改进方案
德吉央宗
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萨尔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857900
犊牛作为未来牛群的基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犊牛培育管理模式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犊牛健康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不仅有助于提升犊牛成活率与生长质量,也对提高整个牛群的整体效益与健康水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犊牛健康培育的常见误区
(一)忽视初乳喂养时效与质量
初乳是犊牛出生后获取免疫球蛋白、建立被动免疫屏障的唯一途径。许多养殖场未能在犊牛出生后 2 小时内及时提供足量高质量的初乳,导致犊牛无法有效获得免疫保护。此外,一些饲养人员对初乳质量重视不足,未对母牛分娩后的初乳进行筛选或处理,甚至使用已经储存过久、细菌污染的初乳进行喂养,增加了犊牛患病的风险,特别是腹泻、肺炎等常见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二)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
犊牛的生长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不良的舍内环境极易诱发各类疾病。一些养殖户舍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床垫长期未更换,粪污清理不及时,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加重犊牛的感染压力。同时,温度波动大、无有效保温措施的环境,尤其在寒冷季节,会增加犊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三)饮水与饲料管理粗放
科学的饮水和饲料管理是犊牛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但在部分养殖场中,饮水系统简陋,水源污染严重,未能做到供水清洁、温度适宜,影响了犊牛的采食和消化功能。同时,饲料投喂方面存在营养配比不科学、喂量不稳定、补饲启用过迟等问题,导致犊牛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四)防疫程序执行不规范
尽管多数养殖场都意识到免疫防疫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疫苗种类选择不当、接种时间不合理、剂量不准确、接种器具未严格消毒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甚至疫苗反应。部分养殖人员对犊牛的免疫程序掌握不清,随意更改免疫计划,或忽视某些重要疫病的预防接种,增加了疫病暴发的风险,尤其是细小病毒、轮状病毒等高度致病性疾病的传播。
(五)忽视行为观察与健康监测
健康管理不应只停留在防疫和治疗层面,更应重视日常行为观察和早期预警。在一些养殖实践中,饲养人员未建立系统的健康监测机制,缺乏对犊牛精神状态、食欲变化、排泄状况等关键指标的持续关注,导致疾病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尤其是腹泻、呼吸困难等早期症状,若未能及早识别并干预,往往在病情加重后才采取治疗措施,错失最佳救治时机,增加了死亡风险与治疗成本。
二、犊牛健康培育的科学改进方案
(一)规范初乳喂养管理
提高犊牛免疫力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喂养初乳。犊牛出生后 2 小时内摄入足量(约 10% 体重)高质量初乳,能够有效建立被动免疫屏障。因此,应制定严格的初乳喂养规范:提前对母牛分娩进行监控,确保初乳在犊牛出生后尽快提供;采用清洁容器手动挤取初乳,并通过比重计或乳蛋白仪筛选优质初乳;必要时采用低温巴氏灭菌法处理储存初乳,防止细菌污染。同时,应确保初乳加温至 38~40∘C 再喂,以贴近犊牛体温,增强吸收效果。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降低犊牛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率。
(二)优化犊牛饲养环境
犊牛舍应保持清洁、干燥、温暖和通风良好。具体而言,应控制舍内温度在 15~25∘C 之间,寒冷季节采取供暖或保温灯措施,防止犊牛受寒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湿度应控制在 60% 左右,避免潮湿导致细菌繁殖;舍内应设独立栏位,防止交叉感染;每日清理垫料并定期消毒,降低病原负荷。此外,可通过安装风幕帘、通风窗等方式改善空气流通,减少氨气对犊牛呼吸系统的刺激,全面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三)制定合理的营养饲喂计划
营养是犊牛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应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制定科学的饲喂方案。初期以乳类饲料为主,可选择全奶或优质代乳粉,每日分次定量喂养,避免过量或间隔过长引起消化不良。10 日龄后逐步引入优质犊牛开食料,刺激瘤胃发育;同时提供清洁温水,保持水源24 小时可得,以促进消化和代谢功能。日粮中应保证蛋白、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供给,避免因营养失衡导致生长迟缓或产生疾病。
(四)建立系统的防疫与免疫程序
科学防疫是降低疫病风险的有效途径。应根据本地常见疫病流行情况,在兽医指导下制定标准化免疫程序,涵盖新生犊牛常见的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疫苗。接种前需确保犊牛健康状态良好,并按规定剂量、部位和途径实施操作,严禁随意更换疫苗或缩短免疫周期。疫苗应在冷链条件下储存,接种器具严格消毒,操作人员经培训后上岗,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免疫失败。同时,建立免疫档案,实现防疫工作可追溯、可监控,全面提升免疫防护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五)强化犊牛健康监测与早期干预
建立常态化健康监测制度,是实现犊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饲养人员应每日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呼吸等基本生理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兽医处理。可使用体温计、粪便检测包等简易工具进行初步诊断,提升判断准确率。同时,建立健康档案系统,记录犊牛的出生时间、喂养情况、免疫记录和疾病治疗过程,为后续饲养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
犊牛阶段是牛只生命早期最关键的时期,其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成活率和育成率,更关系到未来生产性能与养殖效益的高低。要真正提升犊牛培育水平,就必须摒弃传统经验式养殖中的误区,转向以科学依据为基础、以标准操作为规范的系统管理。通过优化初乳管理、改善饲养环境、精细营养供给、规范免疫程序和强化健康监测,可以有效降低犊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佟桂芝 , 宋斌 , 殷溪瀚 , 等 . 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J]. 中国畜牧兽医 ,2016,43(08):2026-2031.
[2] 张立新 . 犊牛培育与健康养殖技术 [J]. 畜牧兽医科学 ( 电子版 ),2022,(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