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黄冈地区古籍文化研究初探

作者

方茜

麻城市图书馆 湖北省黄冈市 438300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记忆,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重视古籍保护传承,挖掘其当代价值”,让古籍“活起来”、“用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需要我们加强古籍的整理、研究和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其核心要义在于,要让古籍中的思想智慧服务于当代社会,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黄冈地区积极响应,立足地方特色,在古籍研究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古籍资源与特色馆藏

1、黄冈市古籍总量超 7 万册,其中 15 部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2 部入选(如《茶董酒颠》《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入选国家珍贵名录。主要收藏机构包括黄冈市图书馆、浠水县博物馆(藏线装书 4.2 万册)、等。特色藏品尤为突出:

东坡文献集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眉州三苏祠刻本《三苏全集》(清代眉州刻书代表作,载有黄州考棚街购买题记);光绪抄本《东坡居黄考》(陈诗编撰,苏轼黄州作品编年孤本;日本“和刻本”7 部(如《苏长公论策》,体现苏轼作品在日传播史)。

金石碑帖:麻城藏《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含苏轼《寒食帖》拓片);黄冈博物馆藏南宋马震、李椿墓志(记录宋蒙战争史实)。

出土文献:春秋许公买铜簠(铭文证见先秦移民史)。

表:黄冈地区主要古籍收藏机构特色藏品概览

二、核心研究主题与学术深耕

1、东坡文化深度开掘:聚焦苏轼谪居黄州时期(1080-1084)的创作、生活与精神蜕变,《东坡居黄考》首创编年体例,系统考证苏轼“黄州—汝州”行迹与其文学创作的关联性;深入考辨《赤壁赋》《寒食帖》等经典作品的生成语境及其社会心态史价值。

2、地方历史文献整合:结合古籍与考古材料,研究禹王城遗址(战国邾城至东晋沿革),考证城市变迁;利用马震、李椿墓志等,研究南宋军事移民及宋金蒙战争时期黄州驻防史。

3、古籍传播与技术史:研究明代凌濛初朱墨套印本《苏文忠公诗集》所体现的印刷艺术;考证苏轼作品(如1235 年传入日本)的域外流传轨迹,以“和刻本”为实物见证汉籍东传史

三、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

1、修复保护:麻城清代契约修复项目(2022 年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案例),麻城馆将馆藏百余件清代年间的地契整理修复后,作为黄冈古籍保护成果在英山毕昇园、湖北省图书馆、、黄梅图书馆巡展。

2、主题展览:2023 年成功举办“江流万古·文润千年”展,有 60 部东坡古籍参展,展示明代至民国时期东坡作品编纂、出版、传承及在海外的传播。2024 年举办“东坡余韵 经典不朽”晒书活动暨中华经典传习所交流研讨会,现场有59 部省藏东坡文献展出,吸引观众超10 万人次,有效普及古籍知识。

3、经典传习所:依托“中华经典传习所”,建立“授课 + 研学 + 讲座 + 活动”体系。开发如黄冈实小课程《苏东坡在黄州》、赤壁传拓体验等特色项目,推动古籍文化进校园、进社区。

4、文旅融合开发。在东坡庙会、遗爱湖公园等文旅场景中,融入古籍元素,展现黄冈历史名人风采、悠久的文化沉淀。通过新编歌舞《念奴娇·赤壁怀古》,原创历史小剧《我在图书馆寻东坡》,现场展示苏轼的经典作品《东坡全集》《赤壁赋》等,通过经典诵读、书法展、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形式呈现,让市民感受东坡古籍的魅力,让古籍从库房走向大众生活。

四、研究平台建设与学术影响

1、高端平台落地:2023 年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首家分中心、中部首家中华经典传习所落地黄冈。

2、学术研究与交流:整合苏东坡纪念馆、遗爱湖公园,东坡曾居住的‘雪堂’‘、“定惠院’,经常光顾的‘安国禅寺’等历史遗址,以黄州文庙为教学基地,东坡赤壁为研学基地,黄冈市图书馆为讲座基地,围绕东坡文化主题,深度挖掘黄冈丰富的东坡文化资源,打造“图书馆 + 学校 + 景区”研学模式。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开设“苏轼研究”、”鄂东文化研究”等地方课程;先后整理出版《苏轼黄州作品集》、《鄂东地方文献丛刊》第一辑等;黄冈老一辈学者著述《苏东坡在黄州》《苏轼黄州作品选》《苏轼黄州作品全集》等作品,为东坡文化的弘扬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3、跨域协同合作: 联合武鄂黄黄都市圈开展传习活动;与日本旧书店合作回收流散海外的“和刻本”东坡文献。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和黄冈师范学院共建的“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与传习中心”,整合国内外资源,致力于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的东坡文化研究智库,推动研究阐释、教育普及、数据库建设、家风浸润及海外传播工作。

五、未来发展方向:

1 资源拓展:深入挖掘戏曲(黄梅戏)、中医药(李时珍故里)、红色文化古籍,可拓展黄梅戏抄本、李时珍医典、红色文献三大专题。

2 技术赋能:构建古籍数据库,开发数字展陈与文创。

3 学术深耕:持续推进“苏轼黄州学”体系化研究,筹划《黄冈文库》编纂工程。

黄冈古籍文化研究以“东坡符号”为核心标识,将典籍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播与文旅开发多维串联,既彰显了长江文明的地方性表达,也为区域性的古籍“活起来”提供了“黄冈范式”——让沉睡库房的文献成为可触、可感、可传的文明血脉。实现了古籍从“库房珍藏”到“文明血脉”的范式转型。

参考文献:

[1] 陈诗 . 东坡居黄考 [M]. 清光绪抄本 .

[2] 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黄冈古籍总目提要[Z]. 2023.

[3]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中华古籍活化利用报告.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