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分析

作者

向东梅 王继红

重庆市潼南区梓潼初级中学校 402660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途径如下:教师可利用网络下载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经修改整合应用于教学,还能拍摄生活素材建立教学素材库,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动画视频变微观为宏观,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同时,利用网络开放性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生物学知识和前沿科学。此外,为学生预留充足发挥空间、创新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都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生物教学质量;途径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些挑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贫穷落后山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 硬件设施不足,限制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另外,尽管实验教学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部分生物教师可能忽视对学生实验

规则的教育和技能培养,导致学生实验操作盲目,难以达到实验目的。总体而言,教育信息化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发展契机,但要实现教学质的全面提升,还需解决诸多现实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生物教学局限于书本和板书,而信息技术使教学不局限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生物知识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图像方式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此外,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学讨论平台,利于师生沟通交流。在条件受限无法展现生物多样性时,可进行模拟教学,如模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还能依据当地生物资源进行改造,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依靠黑板、粉笔和书本,环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热情。而教育信息化可将丰富的图文声像植入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知识点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线形动物蛔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的场景资料,以模拟动态形式配合讲解,能有效缓解教学气氛枯燥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二)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生物课堂以教材为唯一依据,学生视野局限,仅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生物学科研究范围广泛且与生活紧密相关,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育信息化成为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它突破时空局限,将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使枯燥的生物课本“活”起来,有助于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同步提升,促进全面发展。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生物课程是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部分实验受现实条件影响无法开展,这是实验教学的瓶颈。教育信息化具有强大的模拟演示功能,可将受条件限制的实验展示给学生,打破时空限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提升实验技能。比如,在显微镜使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完成操作,让学生轻松掌握基本技能。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始阶段,提高学习兴趣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教育信息化可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在讲解细胞分裂课程时,教师先阐述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再让学生想象并提出疑问,最后播放多媒体幻灯片呈现过程,能让学生对细胞分裂印象深刻,掌握更多知识点。

(五)为课后学习提供方便,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课后学习很重要,可消化课堂知识、提升知识储备。教师可利用教育信息化在周末上传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家复习, 并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学生还可在课下搜索资料,与同学共同探究,在交流中发现自身弱点,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六)演示生物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生物实验学生只能做一遍或无法亲自操作,传统教学多为口头讲解,学生只能想象。而教育信息化工具可让学生观看生物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反复观看,减少学生与生物实验的距离,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淀粉时,学校缺乏实验设备,教师可通过信息工具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循环观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解决疑难问题,协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生物教学中会遇到难点问题,若处理不当,学生易对学科失去兴趣,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可应用教育信息化,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验、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避免内容混淆。通过反复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重点难点,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观念方面,教师应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思想基础。备课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将教案上传网络,便于教师交流,还能查找素材、课件等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完成数字化设计,实现资源共享与个性设计统一。课堂教学上,借助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如播放生命起源模拟视频;提供虚拟空间,模拟细胞分裂等实验;优化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让知识更易获取,还可支持学生在线交流。此外,教师还能利用网络资源扩充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资源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参考文献:

[1]江海平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年10期

本文系潼南区教育科学规划办2024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Ghb52)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