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半导体下南洋
赖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广州 510600
全球半导体行业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热潮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美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率高达 6% ,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也分别实现了稳健增长。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版图中,东南亚地区正成为新的增长热点。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均有新进半导体大厂投资,这些工厂大都集中于后端封装测试环节,英飞凌、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长电科技等知名跨国企业均在东南亚地区扩大产能布局。
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起步很早,1972 年起步不久的英特尔在槟城就建立了第一家国际制造工厂,其他科技企业如惠普、日立随后也投资建厂,马来西亚的半导体投资潮延续了数十年。自 2005 年开始随着中国庞大市场吸引许多公司投资建厂,随后十年内马来西亚半导体投资很大程度上原地踏步。拥有电子与集成电路行业多年发展的基础,槟城沿海地区曾被称为“东方硅谷”,近年来在中国的强势崛起后一度沉寂。在中美两国贸易战冲突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又开始吸引了大量半导体企业投资,2023 年马来西亚槟城吸引了约 128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了 2013 年至 2020 年的投资总和。目前,马来西亚在芯片的封装组装和测试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并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供应链中处于劳动力密集的低端领域。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已经是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拥有全球半导体封装、组装和测试市场 13% 的份额。2023 年,马来西亚是美国最大的芯片组装品进口来源,占美国芯片进口总量比例达到 20% ,其次为中国台湾地区,占比约15.1%,第三为越南,占比约11.6%。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发展了几十年,产业升级程度不高,一直处于产业中低端,当前产品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行业对高功率芯片的要求,马来西亚企业仍缺乏提高芯片性能的关键技术。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产业升级计划,期望在这个全球规模达5200 亿美元行业从产业链中低端走向高端,在晶圆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高附加值领域取得一席之地。马来西亚在地缘经济冲突环境中重启。马来西亚目前仍有不少短板,半导体高端人才不足,更严重缺乏拥有成熟经验的工程师,本土半导体独角兽明星企业聊聊无几。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扎夫鲁尔表示,当地电气和电子行业需要 5 万名工程师,但每年该国仅有 5000名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其中不少优秀人才还被吸引到美国和新加坡等地工作。
新加坡数十年内陆续汇集了超过 300 家各类半导体企业,构建了从设计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新加坡人才储备相对丰富,营商环境世界一流,拥有完善的设计、制造、测试产业链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唯一具有较大规模芯片制造能力的国家。半导体制造是新加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其产值占新加坡制造业产出的近 20% 。一流芯片企业享用免费土地,并配套合理水电价格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新加坡与全球 80 多个国家建立了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减轻了跨国企业税务和拓展市场成本,高科技公司税率最高为 17% 。
一大批半导体大厂迁移到新加坡落户或者扩大产能。全球15 家顶级半导体公司中有 9 家已在新加坡设立工厂。世界第三大芯片工厂格罗方德自 2010 年起就在新加坡设立了最大海外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约150 万片300 毫米晶圆。在最新一波企业投资潮中,新加坡吸引了联华电子、美光等科技大厂在新加坡建立新项目。据 Statista 数据显示,到 2027 年,新加坡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51 亿美元,年增长率达 85% 。到 2020 年,新加坡半导体行业产值在整体制造业的比重提升至 46.3%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中新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较为频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在 2024 年新加坡出口到中国的半导体设备金额为 48.6 亿美元,在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占比约 13% ,超越了美国,仅次于日本和荷兰。
泰国是半导体产业中下游供应链的重要生产基地,泰国还是全球第二大电脑硬盘出口国。在电子线路板制造方面,泰国为半导体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线路板配套产品。在春武里府、罗勇府等地拥有多个成熟的产业园区,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在泰国投资建厂的企业包括亚德诺半导体、索尼、东芝、英飞凌等科技大厂。泰国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引进了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及工艺。泰国凭借区域汽车制造中心地位,计划将车用半导体渗透率提升至 42% ,并与中国电池企业合作开发碳化硅功率器件。建设功率半导体工厂吸引了高科技企业在泰国聚集,推动了当地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演进。
越南在消费电子制造业获得迅速发展,其电子产品出口量已攀升至第10 位。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是其半导体需求的重要驱动力。越南汽车企业 VinFast 与跨国企业奥迪、奔驰和比亚迪正加速在越南布局。由于电动汽车在动力管理、连接性和自动化方面高度依赖先进半导体,越南的电动汽车热潮推动了其电子行业的进步。人工智能成为推动越南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新动力,英伟达已在越南投资 2.5 亿美元,在云科技、汽车和医疗保健行业合作部署人工智能。当地金融与科技促进集团与英伟达合作投资 2 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工厂。另一方面,越南电子和半导体产业相发展时间尚短,仍需要10 至15 年才能成熟。就读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课程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但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数量增长缓慢,目前越南约有 6000 名半导体工程师。根据越南有关部门估计,该国每年对信息科技工程师的需求约为15 万人,当地高校仅能满足 40-50% 的需求。
东南亚国家一直为中国发展信息科技的合作对象,这些国家在高科技半导体行业发展都有明显的短板,新加坡市场规模有限,马来西亚人才与市场不足,越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和产业链布局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马来西亚晶圆厂的核心衬底材料仍依赖进口;越南晶圆厂的光刻机来自日韩二手产线,本土工程师仅能参与基础工艺调试。泰国吸引了索尼等日企投资,但车用芯片的 IP 专利仍被外资掌控,本土化率不足 15% 。高效的生产能力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依然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中国半导体行业对东南亚有很大的溢出效应。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并且与西方保持较为稳定密切的联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产业互为补充,不断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保持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东南亚上演半导体“混战”中国对外贸易 刘馨蔚 2025 年4 月
[2] 越南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崛起 彭博新闻 2025 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