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在数据库安全访问中的应用
胡雪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引言:
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犹如一把双刃剑,数据库的使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如何把控用户对数据库中信息的使用权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种情况下,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出现并给数据库安全访问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该技术通过安全策略强制规定主体对客体(如文件、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授权用户获取信息,保障数据的严密性、安全性。
一、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在数据库安全访问中的作用
使用数据库存储信息过程中,强制访问控制技术(Mandatory accesscontrol,MAC)的应用可防止数据泄露、抵御内部威胁、防范外部攻击,确保数据信息只能被授权用户访问与查阅。具体来看,MAC 利用系统强制执行实施的安全策略,使得只有满足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数据库内部访问数据,并通过安全标签限制用户数据访问范围,低密级用户无法访问高密级数据,保护数据安全,避免信息泄露。同时,MAC 技术还可对用户所有访问、操作行为进行详细记录,限制敏感数据的操作,便于责任追溯。当数据库受到外部攻击时,MAC 可有效进行防范与抵御,防止其访问高敏感数据,保证数据严密性。由此可见,在海量互联网信息基础上,强制访问技术的使用价值不容置疑[1]。
二、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在数据库安全访问中的应用
(一)请求过滤技术
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中,请求过滤技术极为重要。请求过滤指用户要想访问数据库,必须通过 PKI 和虚拟化技术完成角色认证后,才可向系统发出访问请求,通过请求后才能访问数据。这一过程中,并非向系统传输所有的请求数据,而是通过过滤去除不合理、不安全数据,规避安全风险。在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必须重视请求数据的过滤处理,只有通过防火墙过滤和审核后的数据才能传输给主机管控系统,保证数据库信息安全。除此之外,该技术中的角色认证是对用户的身份范畴、安全等级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可访问的数据权限,从而向其提供相应的访问体系。
(二)资源染色技术
资源染色技术核心目的是实现用户与客体之间的精细化权限控制,是强制访问控制的重要技术。该技术对数据库资源和访问用户分配安全标签(即染色),用户访问过程中系统可根据主体、客体的标签,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访问体系,防止非授权访问。资源染色主要包括四个内容,资源实体、用户角色、用户行为与资源等级、角色等级,通过一系列操作,系统可实现主体、客体的敏感标记,从而决定主体访问操作。具体来看,用户访问时,主机管控系统赋予用户等级化染色,确定其访问权限,从而开辟相应的访问通道,并结合用户的通过角色认证和过滤后的请求行为,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操作权限。这一过程中,若发现资源标签与用户标签不匹配,直接锁死,防止用户访问;若相匹配则放行通过。如此一来,用户只能读取低于或等于自身等级的数据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三)请求响应管控
请求响应管控是确保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请求与响应满足安全策略的核心机制。用户访问数据过程中,数据库管控系统会保留用户IP、MAC 地址等关键信息,并在此上加入该客户的角色等级、访问权限、访问行为等,从而生成独一无二的“数据点”,即用户身份标识。管控系统还会为该用户开辟一条与用户相绑定且只有唯一一个标识码的虚拟访问通道,用户只能利用该通道完成访问操作,查阅或修改各项资源实体。若用户数据库访问时出现系统故障、违规操作等不良情况,存在泄露信息风险,其虚拟访问通道出现偏差,管控系统将会立即报警提醒用户,若为误操作,用户可根据系统提示重新回归初绑定的虚拟通道完成操作。若用户为违规操作,故意更改虚拟通道,企图欺骗系统响应请求,只会无功而返,因管控主系统会将所偏离的虚拟通道自动修正为初始通道,避免用户获得未授权数据信息。由此可知,无论用户是违规操作还是误操作,最终都只会回初始通道,只能获取有限资源实体。
(四)身份标记与通道加密技术
数据库运行中,为避免某一用户身份标记被不法分子非法仿冒造成信息泄露,必须采取通道加密技术对虚拟通道进行加密,实现加密传输。加密过程中,要想保证加密质量,需要在管控系统与主机代理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做到多维度加密。管控系统利用密钥和加密算法对请求数据进行转换,实现密文与请求数据的有效绑定,保证用户身份标识的保密性与虚拟访问通道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主机代理中,利用密钥完成解密,并将所获取的解密结果再次传输给资源染色系统,通过染色策略表实现资源实体与用户访问权限的等级匹配,精准判断用户访问请求是否合规,并向其发送响应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具体需求谨慎挑选合适的加密算法,并合理界定加密的应用范围 [2]。
身份标记与通道加密技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其一,要想保护数据库的安全与数据处理有效性、科学性,需要采取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并生成公钥与私钥对,基于此进行数据存储与传输,在后续数据应用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用。其二,生成公钥与私钥对时,需要对公钥质量、性能与作用进行检验,分析其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认证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其三,管控系统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需逐渐增加难度验证并详细记录与存储验证结果,向数据库访问相关服务器进行全面反馈。与此同时,利用加密算法对用户等级进行精准标记,明确用户身份标识,并生产相应的虚拟加密通道,避免非法分子冒用身份进行数据库访问。其四,主机代理需接受经过审核、过滤的所有数据请求,还需要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从而获取全面详细的数据信息和关键要素,准确评估用户安全等级。其五,主机代理解密完所有数据信息后,应将各类数据传输至染色策略表中,经过资源染色明确不同系统资源等级,保证数据的安全访问和权限控制,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成为数据库应用的核心问题,为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必须加强数据库访问安全的研究,并应用强制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合理应用请求过滤、资源染色、请求响应控制、身份识别与通道加密技术,发挥强制访问控制最佳效能,强化数据库安全访问水平。展望未来,技术人员还需持续研究强制访问控制技术的运用方案,寻求最佳应用措施,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宗波 , 龙桂铃 . 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在数据库安全访问中的应用 [J]. 微型计算机 ,2024(9):13-15.
[2] 张换莉 . 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机制的应用 [J]. 微型计算机 ,2025(1):36-38.
[3] 周丽杰, 于伟海, 孙鹏. 区块链技术下云端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方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2(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