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刘艳芳1、李鹊2、刘慧3
1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综合保障和乡村发展中心017208 2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综合保障和乡村发展中心017200 3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综合保障和乡村发展中心017200
引言
玉米作为国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稳定。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科学选种、精准播种、高效田间管理及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旨在建立一套适应不同生态区的玉米高产优质生产技术体系,为农户提供可操作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1 玉米栽培关键技术
1.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选种和规范化的种子处理是保障出苗质量的关键环节。需重点结合区域气候特征选择适配品种:例如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春季地温回升较慢且容易遭遇晚霜的威胁,适宜选用抗低温以及生育期较长的郑单 958 等晚熟品种;而在黄淮海夏玉米的种植带,因夏季高温多雨且种植周期比较紧凑,推荐种植京科 968 这类早熟且耐密植的品种。播种前需进行两项关键的处理:首先要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1、2 天,通过紫外线杀菌和水分的调节来有效提升玉米的发芽势。其次,采用吡虫啉与咯菌腈复配制剂进行种子包衣,这种双效防护能够杀灭蛴螬以及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又可预防茎腐病以及丝黑穗病等苗期病害。
以伊金霍洛旗的实际生产为例,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在春播期间指导农户选用经包衣的郑单 958 玉米种子,在遭遇 4 月中旬低温寒潮的情况下,包衣种子的田间出苗率仍达到 90% 以上,充分验证了科学选种与种子处理的技术有效性。
1.2 整地与播种技术
播种前通过机械深耕 25 厘米,彻底打破坚硬的犁底层,此时同步实施有机与无机的培肥策略,具体来说就是每亩基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000 公斤并配合 50 公斤复合肥,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同时又能持续供应养分。播种时机要把握在耕层土壤含水量稳定在 65% 左右,针对鄂尔多斯等干旱频发地区,也要推荐采用宽幅地膜覆盖的技术,该技术能够提高土层含水量的同时还可提升土地的温度,显著延长玉米的生长期。
种植密度的设定要遵循品种适配的原则,也就是说稀植大穗型品种要控制在 3500 株 / 亩,耐密植型品种)可增至 4000 株 / 亩。伊金霍洛旗近年推广的宽窄行种植模式成效显著,既保证了每亩 4500 株的合理密度,又显著提升了田间通风的透光率。
1.3 田间管理要点
玉米全生育期的精细化管理直接影响产量形成,需分阶段精准施策:当幼苗长至 3、4 片可见叶时开始间苗,就是淘汰弱小、拥挤及病残的植株;待 5、6 片叶展开时完成定苗,也就是保留好健壮的玉米植株。此阶段需结合 2、3 次的中耕培土,既能清除杂草减少养分的竞争也又能疏松表土促进根系的发育。进入 11、12 片叶展开的大喇叭口期,该时期决定了玉米的穗粒数,此时需重施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 20 公斤,并可以采用穴施后覆土的方式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鄂尔多斯干旱区,同步进行膜下滴灌补水技术可有效预防“卡脖旱”的现象,即雌穗分化期遭遇水分胁迫导致的秃尖现象。若遇连续的阴雨天气时,需在上午 10 点左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具体措施是用长绳或竹竿轻扫玉米雄穗,使花粉均匀散落至雌穗花丝。
2 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2.1 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农业防治:在玉米收获后应及时处理秸秆,应采用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将秸秆切碎至 5 厘米以下并均匀抛撒还田,连续秸秆还田可使土壤的有机质每年都进行提升,同时也能够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为作物生长打下良好基础。轮作调茬也是打破病虫害循环的有效手段,伊金霍洛旗推广玉米与苜蓿、大豆等豆科作物三年轮作制,豆科作物能固氮增肥并且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环境,显著减少土传的病害。要注意种植密度需根据不同的品种来选择,例如,耐密型
品种推荐按5000 株/ 亩定植。
生物防治:针对草地贪夜蛾,可以采用“以虫治虫”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喇叭口期分两次释放赤眼蜂,通过寄生虫卵来阻断幼虫的孵化;玉米拔节期应喷施 100 亿芽孢 / 克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其产生的毒素能有效杀灭玉米螟幼虫;纹枯病高发区啧使用3% 的井冈霉素水剂进行叶面喷雾,该方式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化学防治:在玉米种植的大喇叭口期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复配制剂,在喷施的时候要需注意添加专用助剂调节酸碱度,避免药剂的沉淀影响了药效,一次作业就能够同步完成病虫防治与营养的补充。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盛期,可以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茎叶喷雾,该药剂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效果可达 80% ;玉米螟防治推荐 3% 的辛硫磷颗粒剂进行丢心处理,该方式药效可持续15 天左右,但需避开雨季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3 玉米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节点
苗期:蓟马会危害玉米幼苗心叶,导致叶片卷曲的变形,此时可选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雾,能够快速控制虫害。地老虎喜欢啃食根茎部,可以采用 5% 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进行撒施,结合人工捕杀的效果更为良好。
穗期:针对玉米螟蛀茎的危害,可以在心叶末期投放白僵菌颗粒剂或喷施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利用双管齐下的方式阻断虫害;针对蚜虫刺吸传毒,可以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成虫,并配合 10% 的吡虫啉喷雾来减少病毒病的传播风险;针对大斑病 / 小斑病防治,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抑制病菌的扩散。
花粒期:玉米花粒期应重点关注锈病和穗腐病的防控,从而确保籽粒饱满以及玉米容重的提升,针对南方锈病,应在孢子堆初现时喷施 25% 丙环唑乳油并间隔 7 天再复喷一次,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病斑的扩展;针对穗腐病,可选用 50% 异菌脲悬浮剂在果穗吐丝期进行喷雾保护,使用该方式来阻断病菌的侵染。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的协同实施,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目标的核心路径。因此,相关人员应应进一步聚焦于绿色防控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玉米生产体系,从而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玉米产业向更绿色高效的可持续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 以 鸾 . 玉 米 栽 培 技 术 及 病 虫 害 防 治 措 施 分 析 [J]. 种 子 科技 ,2025,43(12):177-179.
[2] 王海荣 . 洛阳市甜糯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J]. 种子科技 ,2025,43(10):168-170.
[3] 李 舒 瑶 . 玉 米 栽 培 技 术 及 病 虫 害 防 治 措 施 分 析 [J]. 种 子 科技 ,2025,43(10):159-161.
[4] 李建才, 侯晓飞. 新时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 ,2025,43(09):137-139.
[5] 潘艳 . 纳雍县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J]. 种子科技 ,2025,43(0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