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德育有效性研究

作者

曾珏发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第四小学 516321

引言

“双减”的实施给我国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文章从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家校社合作等方面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双减”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效率提高的途径和改革的尝试,以期对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 更为注重成绩

近几年,中国虽然一直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学科的教授上。在道德教育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文化课程,而非道德教育。一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不惜给自己的孩子上很多课,老师和父母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业上,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剥夺他们的学习自由,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 二 ) 德育教育模式单一

在我国,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以“说教”为主。只有在学生发生了心理问题后,教师再对其进行疏导,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是一场空。同时,也存在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不足,以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在这种扭曲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不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道德作为人生与学习的根本元素,这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双减政策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方向,教师要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德育有效策略探讨

(一)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从“德高者为师”这一角度来看,老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氛围和校风,同时教师的形象也会对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生们的眼中,教师是社会楷模、道德化身、人性典范和父母代言人,而优秀的教师则是学生们的榜样,他们的态度、爱好、品行甚至是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记等,都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相比于包含在教学中的人文素养,老师的道德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老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学生活的灵魂。老师有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的责任,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

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老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心灵,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让同学们做的事情,要带头做;禁止同学们去干的事情,一定自己不要去干,要树立榜样。

(二)强化德育教育的认知

考虑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密切相关,提高德育对道德方面的重视是必然的,但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如何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本质,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以及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双减”政策旨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减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进行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老师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经常和父母进行交流,向父母汇报学生的真实状况,从而在学校中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为推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需树立正确理念且制定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综合考虑师生和家长意见以有效推动其开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内容动态性并融入教学活动来规范学生言行。在“双减”背景下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乃教育的良好回归;小学德育工作立足学生实际并以更广泛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对原有德育教学加以改革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比如,对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不宜局限于教室,教师可于校园里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其学习相关思想道德知识,且在每个纪念日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组织学生学习党史并共同探讨以达成道德教育目的,唯有如此,方可使“双减”背景下的德育工作让学生铭记先辈奋斗历史,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汲取丰富养分以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强化家校合作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加强家校合作是“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环节,学校要积极与父母保持良好的交流和联系,重视学生道德教育以形成德育合力。

例如,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手册等与父母紧密联系,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家长讲堂、亲子运动会等方式,让家长们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平台,定期地发布德育信息,分享成功的案例,进行线上交流,为父母们提供大量的德育资源和专业的建议,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进行密切地协作,为孩子们的品德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的推行,使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家校社协作等有效途径,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创新,使小学的德育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今后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要认真地吸取教训,对新的德育教育方式与方法进行积极地探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平平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 下 ), 2024(2):37-38.

[2] 陈成达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和提升策略 [J].2024.

[3] 任归丽 . 德育为先 , 五育并举——”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对策 [J]. 美眉 , 2023(3):0037-0039.

[4] 李士珍.”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