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改革

作者

王灵慧 刘蓉 吴望 黄秋兰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 644000

引言

分子检测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诊断、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当前高校分子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对分子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意义

在分子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等多领域的当下,市场对具备扎实专业技能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旺盛。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能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实用知识与技能。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等,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改革不仅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还关注学生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精神。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环境,了解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转变。

2 当前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与行业前沿脱节

分子检测技术作为一门发展迅猛的学科,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兴起、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等。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材多年未换,依旧围绕传统的检测技术展开,如普通 PCR 技术、凝胶电泳技术等。对于新兴的检测技术和前沿研究成果,如基于 CRISPR/Cas 系统的分子检测新方法、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在课程中鲜有涉及。

2.2 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

分子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实验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例如,一些学校仍然使用老旧的 PCR 仪,其性能不稳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实验项目单一、缺乏综合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即可完成,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2.3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传统的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和记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学生缺乏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不能及时提问和解决,导致知识漏洞越来越多。

3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措施

3.1 优化课程体系,紧密贴合就业岗位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对分子检测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深入调研分子检测相关行业,如医学检验、生物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明确不同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依据调研结果,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基础 -核心 - 拓展”三层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着重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核心课程围绕分子检测的关键技术,如核酸提取、PCR 扩增、基因测序等展开深入教学,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拓展课程则结合行业前沿和新兴领域,开设如分子诊断新技术、生物信息学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等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使其适应行业多元化发展。

3.2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操与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设先进的分子检测实验室,配备齐全且先进的实验设备,如高通量测序仪、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涵盖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践项目。基础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实验将多个知识点和技术融合,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创新思维。

3.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手段。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际分子检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与就业指导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专业培训课程,了解分子检测技术的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将实际案例和行业需求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结语

综上所述,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分子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是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实践案例表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分子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思政元素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的融入 . 黄桦 ; 石玉荣 ; 耿建 . 西部素质教育 ,2023(03)

[2] 基于自主决定理论的临床护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戴巧艳; 彭明霞; 郭雪梅; 李春艳.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