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邹一凡
无锡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引言:地铁凭借其高效、准时、大运量的特点,成了现代城市交通不可替代的骨架力量。到 2023 年年末,我国内地合计修成的地铁距离超过 1 万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 8000 万人次。但地铁运营环境包含轨道、供电、信号等 20 多个专业系统,密闭空间内人员密集、设备繁杂,若发生事故,会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还会引起社会恐慌。因此,创建完善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对保障地铁安全运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1.1 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要经过识别 - 评估 - 控制的闭环流程,用 FTA、HAZOP 等系统安全方法,从设施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梳理风险要素,形成风险清单,如 FTA 找车辆火灾的电气故障,消防失效这些诱因。评价环节融合定性(风险矩阵法分级),定量(故障概率统计),判断风险等级。控制依照等级分层展开,重大风险立刻消除或者降级,抢修隐患设备,较大风险制订整改计划,一般和较小风险加强日常管理,综合采用防脱轨装置,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应急预案等办法,形成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1.2 风险监测与预警
构建起完备的风险监测体系,针对地铁运作过程中的重要风险要素展开监测。凭借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搜集设施设备运作情况,人员操作行为,环境参数等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加以处理。一旦监测数据超出既定范围,就立刻发出警报,提醒有关人员采取应对举措。以对供电系统电压,电流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为例,当监测到电压出现异常波动时,预警系统就会立刻发出警报,从而便于及时开展故障排查和修理工作。
1.3 应急管理
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划分,应急响应流程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应急预案要包含火灾,地震,列车故障,恐怖袭击等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定期开展应急演习,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水平和协同配合能力。演习结束以后,针对应急预案展开评定并加以改善,保证应急预案具备有效性,实用性。比如,每年举办多次大规模的综合应急演习,模仿各种场景下的突发事件,考察并优化地铁运营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践策略
2.1 技术层面实践策略
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在轨道、车辆、供电这些关键设施设备上安装更多的高精度传感器,达到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施随时、全方位检测的目的。采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搜集来的数据马上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当中,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与处理,从而预先推测设备也许会产生的故障情况,提升风险警报的精确度和速度。
推广自动化运营系统:逐步推行地铁自动化运作体系,削减人工操作差错。自动化运作体系可做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调度,自动停车等,从而提升运作精确度和安全性,而且它能随时监测列车运作状况,及时察觉并解决异常情况。
加强通信系统建设:创建稳固,高效地通信体系,保证地铁运作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流通,利用先进通信技术,如 5G 技术,提升通信品质与传送速率,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可以迅速传达消息,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应急处理。
2.2 管理层面实践策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地铁运营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形成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安全工作表现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要严厉处罚。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与修改,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制度内容。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创建起监督检查体系,保证各项制度得到落实,比如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的周期,内容以及标准,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监督。
加强风险数据库建设:不断搜集,整理地铁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数据,包含风险因素,风险评价结果,风险控制手段及其执行情况等内容,创建起完备的风险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内数据加以分析并挖掘,找出风险发生所遵循的规律与趋向,从而给风险管理决策给予支撑。
2.3 应急层面实践策略
定期组织实战化演练:除了平时的应急演练之外,还要定期开展实战化的演练,模拟真实的突发事件,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演练时,按照应急预案的流程来操作,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在演练结束之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以及规模,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比如灭火器,急救药品,应急照明设备等。定期对储备物资展开检查并予以更新,保证物资处于良好的状态并且有效。创建起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做到对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物资的调配速度。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同公安,消防,医疗等有关部门加强交流与合作,创建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彼此在突发状况下的职责以及协作流程,定期举行联合演习,提升协同应变能力。当突发状况出现时,可以马上启动联动机制,做到应急联合,改善应急处理的速度。
三、结论
要创建起完备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体系,这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的关键。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展开全面剖析,进而构建起一套科学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处理等体系,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层面去落实这些策略,而且还要不断地加以改善,就能有效地减小地铁运营的风险,提升安全的可靠性。各城市的地铁运营部门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塑造适合自己的体系和策略,从而推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未来还可以尝试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新技术,从而加强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应对复杂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陈东 , 史秦格 , 王杭 , 等 .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37(02):35-37.
[2] 李元菊 .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化路径分析 [J]. 人民公交 ,2025,(02):109-111.
[3] 裴 康 . 地 铁 运 营 安 全 风 险 管 理 现 状 分 析 探 讨 [J]. 人 民 公交 ,2024,(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