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智慧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孙涛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院 上海 201306
1. 引言
随着制造业迈向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的新阶段,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该行业供应链环节多,依赖库存与物流协同,传统高库存策略虽保障生产稳定,却导致资金占用高、响应迟缓,难以适应“双碳”政策和高效运营要求。构建高响应、低成本、绿色化的智慧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精益管理通过JIT 和 Milkrun 压缩库存、提升效率,但在动态环境中,其对信息精度和计划稳定性的依赖限制了适应能力。数字化技术,特别是物联网和区块链,为精益模式提供实时数据与协同支持,有望实现库存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协同。同时,物流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绿色转型潜力巨大。当前研究多聚焦于数字化或精益对运营绩效的单一作用,缺乏三者融合机制及绿色效益的量化评估。基于此,本文以上汽集团为案例,构建“数字化 × 精益 × 绿色”协同机制模型与碳减排测算方法,探讨其在库存压缩与减排绩效方面的协同效应,为智慧供应链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2.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在日益复杂且环保约束增强的供应链背景下,传统精益管理虽追求低投入高效率,但对稳定信息流和计划系统的依赖,使其难以应对数字化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为此,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赋能—精益优化—绿色导向”的协同机制模型,强调利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提升精益管理的实时性与协同效能。IoT 增强物流可视化,提升 JIT 与 Milkrun 的执行效率;区块链则强化数据可信交互与多方协同。该机制帮助企业在压缩库存、控制成本的同时优化路径、降低排放,推动供应链向高效、低碳协同演进。为评估绿色绩效,本文引入碳减排测算模型,结合路径变化与运输工具排放系数,量化 Milkrun 与 RDC 的减排效应,为绿色决策提供依据。[1]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上汽集团为对象,深入剖析其智慧供应链转型中的协同机制与绿色绩效表现。通过调研、访谈及企业数据,结合年度报告与行业资料,构建多源数据集。研究对比转型前后的库存水平、运输距离与排放强度,并结合机制模型进行归因分析,最终提炼出一条可复制、可量化、具推广价值的智慧供应链路径,为制造企业实现绿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示范。
3. 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在日益复杂与不确定性增强的供应链环境中,传统精益管理虽强调以最小投入提升效率,但对信息稳定性的依赖使其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日趋严格的绿色约束。本文以“数字化赋能—精益逻辑优化—绿色目标导向”为核心,构建协同机制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如何突破传统精益模式的局限。物联网通过实时感知提升物流节点的可视化水平,增强 JIT 与 Milkrun 的响应能力;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数据平台,优化多方协同关系,提升透明度与执行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可通过数字工具压缩库存、优化运输、提升响应速度,同时将碳排放等绿色指标嵌入运营体系。本文以上汽集团为案例,系统分析其通过厂外中转仓(RDC)、高频循环取货与 TMS/WMS 系统整合等手段重构供应链,显著降低库存、提升周转效率并减少物流波动。数据显示,库存周转次数提升至 45 次,订单响应时间缩短至 4–8 小时,物流成本占比降至 5%-6% ,体现了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平台融合带来的显著绩效。
在此基础上,上汽还构建了以供应商数据库为基础的协同信息平台,将产销计划打散至零部件级别,并实现对供应商端需求信息的实时共享。主机厂通常在 N-1 月发布第 N 月及未来两个月的滚动预测,同时在当月以周为单位动态更新零件级需求数据。这一系统的核心机制在于对关键物料(如芯片与进口电子元件)实行透明化管理,覆盖其采购周期、最小订货量(MOQ)及库存水平。[2]平台通过与实际需求波动进行智能匹配,自动识别未来一个周期(按月或按周)内可能出现的供应缺口,并依据采购提前期进行预警。该机制不仅提升了主机厂的供应风险可视性,也使供应商能够提前干预与协同调配资源,从而形成数字化驱动下的供应链敏捷响应机制。
绿色转型同样是企业供应链优化的重要目标。为量化减排效果,本文基于IPCC 和中国碳核算标准构建测算模型,将运输路径压缩量与不同车型排放系数结合,评估上汽物流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测算表明,RDC 与 Milkrun 整合后车辆行驶里程减少约 30% ,在柴油车排放系数 0.27kgCO2/km 下,年均碳减排量达数万吨。同时,上汽推进电动运输工具与循环包装应用,借助智能调度降低空驶率和城市拥堵,进一步提升绿色绩效。通过案例研究法,结合访谈、一手系统数据与行业资料,本文梳理了上汽在数字精益融合与绿色治理方面的协同机制,并通过过程追踪与绩效分析识别关键路径。[3] 最终,研究提炼出一条可复制、可量化的智慧供应链转型路径,为制造企业实现低碳高效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4.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围绕汽车行业智慧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基于“数字化 × 精益× 绿色”协同机制构建与上汽集团案例分析,揭示了数字技术在赋能精益管理、推动绿色绩效提升中的核心作用。研究表明,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不仅提升了供应链透明度和响应速度,还有效支撑了 JIT 与 Milkrun 等精益策略的精准执行,并在路径压缩与资源协同基础上实现了碳排放的系统性削减。理论上,本文弥补了现有研究中关于多维协同机制与绿色绩效量化的不足,扩展了智慧供应链的研究边界,为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提供了整合性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建议企业优先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精益流程的动态化执行,同时将碳排放指标嵌入供应链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全过程绿色管控;政策制定者则应通过数据标准建设与财政引导,降低中小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体系的门槛。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基于单一案例展开,尽管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适用性在跨行业、跨区域层面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可通过多案例比较或引入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深化对智慧供应链演化机制与政策支持逻辑的理解与建模。
参考文献
[1] 胡永焕 , 胡启东 , 李俊颖 , 等 . 世界一流企业供应链目标下的供应链运营管理提升研究 [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4, 14: 350.
[2] 李晓梅 , 刘梦雪 . 数字技术 , 供应链韧性与企业可持续绩效——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2025, 39(4).
[3] 章泽锋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 [J]. World Economic Research, 2025, 14: 438.
姓名 : 孙涛,出生年月 -:1985.10.16,性 别 : 男,民 族 : 汉,籍 贯 : 市,学 历 : 本科,研究方向: 汽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