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策略
宋玉镍
鲁焱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我国燃气行业发展迅猛,设备设施数量激增且技术迭代加快,但部分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系统存在配置不统一、标准缺失等问题,导致运维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突出。标准化配置作为规范运营管理、提升系统性能的核心手段,已成为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实际需求,深入探讨标准化配置的原则、关键环节及保障措施,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体系,为燃气企业优化运营管理提供可行路径。
一、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原则
(一)安全优先原则
安全是燃气工程的核心底线,标准化配置必须以保障运行安全为首要目标。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防爆、防泄漏等功能的设备,如燃气调压器需具备超压切断保护功能,管道连接件需达到耐压、密封性能要求;在系统布局方面,合理规划设备间距、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位置,确保符合消防安全规范,避免因配置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配置过程中需融入安全监控模块,实现对压力、温度、泄漏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提升系统安全防控能力。
(二)技术适配原则
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需与燃气工程的规模、技术水平及未来发展需求相适配。针对不同规模的燃气项目,如城市主干管网、区域调压站、居民小区供气系统等,分别制定对应的配置标准,避免 “大材小用” 或 “配置不足”。同时,充分考虑技术迭代趋势,预留升级接口,确保配置的设备设施能够兼容新型监测、控制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保障运营系统的技术先进性与可持续性。此外,配置的技术方案需具备可操作性,便于运维人员快速掌握操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三)经济高效原则
在满足安全与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标准化配置需兼顾经济性与运营效率。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选型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同时优化系统配置结构,减少冗余设备,降低建设与运维费用。例如,统一选用标准化规格的阀门、仪表,便于备件储备与更换,缩短维修周期;合理规划系统流程,减少设备运行能耗,如优化泵组运行参数,降低电力消耗。此外,通过标准化配置实现运维流程的规范化,减少因配置差异导致的重复劳动,提升运营整体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运营效率的双赢。
二、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关键环节
(一)设备选型标准化
设备选型是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的基础,需针对不同类型设备制定详细的选型标准。在燃气输配设备方面,管道选用需明确材质(如 PE 管、钢管)、管径、压力等级等参数标准,根据输送介质、距离及压力要求合理匹配;调压器需规定额定压力、流量范围、调节精度等技术指标,确保满足不同场景的供气需求。在监测设备选型上,燃气泄漏报警器需符合 GB 15322.1 - 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 1 部分: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标准,明确响应时间、报警浓度等参数;压力变送器需规定测量范围、精度等级及输出信号类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系统架构标准化
系统架构标准化需构建 “硬件 + 软件 + 数据” 一体化的运营体系。硬件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分为现场设备层、数据采集层、监控管理层。现场设备层以标准化传感器、执行器为核心,实现对燃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数据采集层选用统一规格的 PLC、数据采集终端,规范数据采集接口与传输协议,确保数据高效传输;监控管理层配置标准化监控主机与显示设备,统一监控界面布局与操作流程,便于运维人员集中管理。软件架构方面,采用标准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程序,明确软件版本、兼容性要求。
(三)运维流程标准化
运维流程标准化是保障运营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需涵盖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检修保养等全流程。日常维护方面,制定标准化的巡检制度,明确巡检周期(如每日巡检、每周巡检)、巡检路线、巡检内容,如检查设备运行参数、管道密封性、仪表指示准确性等,并统一巡检记录表格,规范记录内容与格式。故障处理流程需明确故障响应时间、上报机制及处理步骤,如接到故障报警后,运维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按照 “故障诊断 - 应急处置 - 维修调试 -恢复运行” 的流程操作,并填写故障处理报告,记录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管道每年进行一次压力试验,并统一检修工具与耗材规格。
三、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专门的标准化配置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高层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标准化配置工作的规划与实施;设立技术部门负责制定与更新配置标准,开展技术指导;运维部门负责按照标准落实配置与运维工作;质检部门负责对配置过程及结果进行质量检验。同时,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解决标准化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环节工作有序推进。
(二)技术保障
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为标准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科研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燃气工程设备设施标准化技术研究,推动新型标准化设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技术储备机制,收集整理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化配置技术与经验,为标准更新与优化提供依据。同时,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技术咨询、问题解答等服务,及时为运维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标准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设备配置、运维数据的实时管理与分析,提升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管理保障
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燃气工程设备设施标准化配置管理办法》《标准化配置质量验收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标准化配置的流程、要求及考核办法。建立标准化配置档案管理制度,对设备选型资料、配置方案、运维记录等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将标准化配置执行情况纳入各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如配置标准的执行率、运维流程的合规性等,对表现优秀的部门与个人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处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标准化配置专项检查与日常抽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标准化配置工作落到实处。
结束语
燃气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系统标准化配置是提升行业运营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稳定供气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明确标准化配置原则,聚焦设备选型、系统架构、运维流程等关键环节制定配置方案,并构建多维度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配置策略。未来,随着燃气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还需持续优化标准化配置体系,融入新兴技术与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运营系统的效率与安全性,为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 韩明 . 关于城镇燃气管道工程建设及其设备安全管理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14):50-52.
[2] 陈 铭 . 燃 气 管 道 及 设 备 工 程 的 施 工 管 理 探 讨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 ,2024,(1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