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趣味化方法探究
乔利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7190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喜欢学习汉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识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起点,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质量。然而,低段学生年龄多在 6-8 岁,注意力易分散,对枯燥的机械记忆存在抵触心理,传统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反复抄写” 的识字模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制约识字教学效果。因此,探索符合低段学生特点的趣味化识字教学方法,成为提升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课题。
二、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趣味化的重要价值
(一)激发识字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趣味化教学能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学习内容,符合低段学生“爱玩、好奇” 的天性。通过游戏、情境、实践等趣味形式,将识字过程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可有效消除学生对识字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识字学习,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显著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记忆效果,提升识字效率
低段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有趣的内容记忆更深刻。趣味化识字教学通过字形联想、情境关联、游戏互动等方式,将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多维度的记忆联结,避免机械记忆导致的 “记不牢、易混淆” 问题,显著提升识字的准确性与牢固度。
(三)培养学习能力,奠定语文基础
趣味化识字教学不仅关注 “识字量” 的积累,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在趣味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渐掌握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 等识字技巧,培养观察、思考、联想等学习能力,为后续的独立识字、阅读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丰富课堂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趣味化识字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合作互动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同时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趣味性不足
当前多数低段识字课堂仍采用 “教师示范 — 学生跟读 — 反复抄写” 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固化。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与黑板,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设计,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解生字时仅强调笔画顺序与书写规范,未结合汉字特点设计趣味活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二)重记忆轻运用,脱离实际生活
部分教师将识字教学等同于 “记字形、读字音”,过度强调机械记忆与抄写训练,忽视汉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虽能记住生字,但难以在阅读、表达中灵活使用,出现 “识字与运用脱节” 的问题。例如,学生认识 “花” 字,却无法在描述花朵时准确运用,也难以将 “花” 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关联。
(三)忽视个体差异,教学针对性不强
低段学生在识字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部分教师采用 “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未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易产生挫败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因内容简单而缺乏挑战,学习积极性难以持续。
(四)评价方式单一,激励作用不足
识字教学评价多以 “听写、默写” 为主,侧重考察学生的记忆效果,缺乏对识字过程、学习兴趣、方法掌握的综合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部分学生因频繁听写失利而失去识字信心。
四、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趣味化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让识字 “有画面”
结合低段学生具象思维特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童话情境等,将汉字融入具体场景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汉字的意义与用法。
1. 生活情境识字:将识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创设 “超市购物”“校园漫步”“家庭生活” 等情境。例如,教学 “菜、果、米、面” 等生字时,布置 “班级小超市” 情境,摆放带有生字标签的实物,让学生在 “选购商品” 的过程中认读生字;教学 “校、园、教、室” 等生字时,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结合具体场所认读生字,增强汉字与生活的联结。
2. 故事情境识字:将生字融入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编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例如,教学 “猫、狗、兔、鸟” 等动物类生字时,编创 “森林小动物聚会” 的故事,将生字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名称,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情节的过程中认识生字;教学 “哭、笑、乐、恼” 等情感类生字时,通过故事中的角色表情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二)融入游戏元素,让识字 “有乐趣”
将识字与游戏结合,设计符合低段学生特点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 “玩
中识字,在 “乐” 中巩固。
1. 字形游戏:针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设计 “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变新字” 等游戏。例如,教学 “休” 字时,编谜语 “人靠在树旁休息”;教学 “清、请、情、晴” 时,开展 “换偏旁变魔术” 游戏,让学生通过替换偏旁认识形近字;教学 “木、林、森” 时,用 “加一加” 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多木为林、多林为森” 的构字规律。
2. 互动游戏:设计集体互动游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例如,开展 “识字接龙”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说一个生字,下一人用前一个生字的最后一个字组词或说新字;开展 “找朋友” 游戏,将生字与对应的图片、拼音、词语卡片分散摆放,让学生在 “找匹配” 的过程中巩固识字;开展 “汉字迷宫”游戏,在迷宫图中标注生字,让学生沿着正确认读的生字路线走出迷宫。
(三)设计实践活动,让识字 “有体验”
通过动手操作、表演展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汉字,深化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
1. 动手操作识字:设计 “汉字拼贴”“笔画涂鸦”“生字卡片制作” 等活动。例如,教学基本笔画时,让学生用小棒、毛线拼摆 “横、竖、撇、捺”;教学合体字时,用卡片拼组 “左 + 右 Σ=Σ 左”“人 + 木 Σ=Σ 休”;鼓励学生制作 “我的生字卡片”,在卡片上画出与生字相关的图画,标注拼音与组词,既加深记忆,又培养创造力。
2. 表演展示识字:结合汉字的意义与用法,设计表演类活动。例如,教学“跑、跳、走、坐” 等动作类生字时,让学生做相应动作并认读生字;教学 “唱、笑、哭、叫” 等生字时,开展 “表情模仿秀” 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情、动作展示字义;开展 “生字小剧场” 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生字编演简短的课本剧,在表演中巩固识字并学会运用。
五、结论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识字技能。当前低段识字教学存在方法单一、脱离生活、评价固化等问题,需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融入游戏元素、设计实践活动、依托生活渗透、优化评价方式等趣味化方法,充分结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变 “枯燥识字” 为 “趣味识字”。
未来,低段语文教师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趣味化教学形式,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让识字教学更具吸引力与实效性。同时,加强家校协同,形成识字教学合力,帮助学生夯实识字基础,为后续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蒲琳 . 谈小学低段语文识字趣味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2, (19): 16-19.
[2] 柯玉琴 . 小学语文低年段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2. DOI:10.27410/d.cnki.gxbfu.2022.000287.
[3] 张红菊. 小议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运用 [J]. 科幻画报,2021, (02): 220+222.
[4] 茹国弘 . 微课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应用探究 [J]. 考试周刊 , 2021, (08):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