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有效教学
林晓丹
湛江市第十二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本文聚焦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从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实施难点三个维度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如何融入大单元教学,提出构建完善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设计以及突破实施难点等有效策略,为提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效能提供参考路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互促共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评一体化已然成为基础教育领域重要发展方向,而大单元教学是课程整合重要形式,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小学语文学科因其内容特点与能力培养目标,更需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局限,构建螺旋上升学习体系。探究期望能够探究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如何通过深化课程标准解读、优化教学设计等途径,实现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深化课程标准解读,构建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实施基础,需要教师进行系统全面解读。一是教师应突破传统割裂课文理解方式,从学段整体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标准中各能力项目内在联系,梳理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模块贯通点,形成纵向螺旋递进理解体系。二是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明确大单元目标,精准把握每一单元核心素养培养重点,围绕语言理解应用能力、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以及审美鉴赏与情感态度等方面,提炼单元关键能力点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一致性。还要通过重构教材内容,将知识点、能力点按照内在逻辑重组,打破课时限制实现课程内容整体规划,从而确保每一个大单元都能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各课时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
基于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教师应构建与之相匹配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应超越简单知识考察,转向核心素养发展,既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重视思维品质、人文情怀等综合素质提升。评价方式应摒弃单一笔试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机制,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如观察法、作品评价法、情境测评法等全面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参与,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相融合评价网络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自主发展。
二、优化教学设计策略,落实大单元教学评价融合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突破传统课时壁垒,构建系统化学习路径,实现知识技能螺旋上升。此种教学模式强调主题贯通围绕核心素养设计系列学习活动,并将评价标准前置,使学生清晰把握学习方向与目标要求。优质教学设计应遵循目标前置—内容重组—活动贯通—评价融入思路,通过单元导学明确学习任务,重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设计贯穿全单元学习任务并建立即时反馈评价机制。在实施层面教师需精心设计情境导入、课文解读、能力提升、综合应用四大环节,每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为支撑,形成完整学习链条;与此同时创设学习共同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同伴互评促进反思认知实现个体能力全面提升。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7课《开国大典》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可以设计革命英雄精神主题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先创设情境,通过重走长征路虚拟情境体验活动导入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历程艰辛与革命先烈英勇精神。进入文本学习阶段,打破传统单篇教学模式采用比较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四篇课文中英雄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通过建立英雄事迹与精神分析表梳理内容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革命历史情境再现活动,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篇目,通过朗诵表演、情景剧创作、绘制长征路线图等多样化方式展示理解,教师则根据学生展示内容设计关键提问检测学生对文本理解深度。单元中后期安排英雄故事采访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革命后代等方式搜集更多英雄人物事迹,撰写采访稿或故事,编辑成英雄故事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破教学实施难点,提升大单元教学评价效能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探索有效突破路径。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教师须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将抽象内容具象化。针对知识内容碎片化问题可以采用主题贯通方式,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课程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课时安排受限难以保证大单元整体性,应当通过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时间分配设计跨课时学习任务,确保学习连贯性;评价实施中常见学生自评互评浅表化现象,对此需要构建层级评价标准设计具体评价表格,引导学生关注深层次问题。学习任务分散导致能力培养系统性不足,宜通过设计递进式任务群将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有机整合,形成螺旋上升能力培养链。大单元评价结果运用不足,应建立评价反馈调整机制,将评价所得信息转化为教学调整依据,实现教学过程动态优化。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可以设计生命成长奥秘主题大单元教学。先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构建知识联系图谱梳理两篇课文共同主题——生命延续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成长规律。教学起始环节创设生命探秘馆情境,设置蝌蚪养殖角、种子发芽观察站等实体观察区,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产生认知冲突与学习疑问;文本解读阶段,突破传统先学后练模式设计探究性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提问、预测、验证步骤主动解读文本,形成阅读思维习惯。还要融合两课内容设计动植物生长日记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蝌蚪变化或植物生长过程,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评价环节创新设计成长足迹图,学生根据自身表现为小蝌蚪或种子涂色标注成长阶段,直观感受学习进步;而教师通过建立能力表现清单,记录学生在词汇积累、句子理解、阅读推断等方面表现,科学评估学习效果。
结论: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要实现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构建科学完善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价深度融合;积极突破实施难点持续提升教学评价效能。唯有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贯穿于大单元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大单元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螺旋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差异,深化信息技术与大单元教学融合路径,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晓兰.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性研究[J].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4(3):44-46.
[2] 曹启兰.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13):0132-0133.
[3] 陈平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研究[J]. 2024(1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