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杨盼盼
新疆哈密三塘湖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哈密 839206
1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原则与架构
1.1 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应遵循“间隔”的设计思想,体现信息采集和应用的“同步、全站、唯一、标准”的特征。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系统的集成能力,确保各种新型传感设备和智能控制器能够无缝集成到变电站系统中。同时,要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网络防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1.2 架构
智能变电站采用“三层两网”的架构,即“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三层;“过程层网络和站控层网络”两网的形式。过程层是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的结合面,实现所有和一次设备接口有关的功能;间隔层汇总该间隔过程层的所有实时数据信息,实现对一次设备的保护控制功能;站控层通过两级高速网络集合全站实时数据信息,一直刷新实时数据库,定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把相关数据信息送到电网调度或控制中心。
2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智能变电站的“感知器官”,能够实时采集设备的温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及工作状态等数据信息。例如,在变压器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变压器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及时发出预警,避免变压器过热损坏。
2.2 通信技术
智能变电站普遍采用高速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广泛应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如 Wi-Fi 和 4G/5G 网络,使得变电站的监控和管理更加灵活和便捷。此外,通过集成先进的通信协议和加密技术,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智能变电站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和性能下降趋势,实现预测性维护。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断路器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断路器的故障发生时间,提前安排维修计划,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3 智能变电站的具体应用
3.1 高压输电
高压输电线路往往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容易受到自然灾害、设备老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故障发生。智能变电站通过在输电线路的关键位置,如杆塔、导线连接点等,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实现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电流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线路中的电流大小和变化趋势,电压传感器则能准确测量线路的电压值,而温度传感器则密切关注着线路及设备的温度状况,因为温度异常往往是设备故障的前兆。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如光纤通信或无线通信,迅速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备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能够对海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一旦系统检测到数据出现异常,如电流突然增大、电压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或温度急剧上升等,就会立即启动故障诊断程序。通过与预先设定的故障特征模型进行比对和分析,系统能够迅速判断出故障的类型和可能的位置。
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对于快速恢复供电至关重要。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故障定位技术结合了多种算法和模型,如行波测距法、阻抗测距法等,能够精确地将故障位置定位到具体的杆塔或线路段。一旦确定故障位置,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故障信息推送给相关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详细故障信息,迅速制定抢修方案,并携带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前往故障现场进行抢修。
3.2 城市电力配送
智能变电站通过在城市电网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如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终端等,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电表不仅能够准确计量用户的用电量,还能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功率、电压、电流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终端则可以对配电线路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和设备异常。
基于实时监测到的数据,智能变电站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和电网的运行状况,智能调整电力供应。在用电高峰期,电网负荷急剧增加,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智能变电站会优先保障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重要用户通常包括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这些用户的用电中断可能会对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智能变电站可以通过自动调整配电线路的开关状态,将有限的电力资源优先分配给重要用户,确保其用电不受影响。
对于非重要用户,智能变电站会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能力,采取限电措施。限电措施可以通过调整用户的用电功率、分时段供电等方式实现。例如,在用电高峰时段,对一些非重要用户的用电功率进行限制,或者对部分用户进行分时段供电,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避免电网负荷过载。通过这种智能调整电力供应的方式,智能变电站能够有效地平衡电网的供需关系,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3 工业生产
智能变电站通过在工业企业的电力系统中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如电力参数监测仪、设备状态传感器等,实现对工业设备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参数监测仪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用电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参数,设备状态传感器则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温度、振动、转速等状态信息。
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的分析,智能变电站能够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用电需求,进而优化设备的运行参数。例如,根据设备的实际用电负荷,智能变电站可以自动调整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使设备在最佳电压下运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同时,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智能变电站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和性能下降趋势,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对生产造成影响。
智能变电站还可以通过对工业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节能策略,降低能源消耗。例如,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和用电负荷变化,合理安排设备的启停时间,避免设备空载运行;通过对用电数据的分析,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些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手段,智能变电站能够提高工业设备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应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智能变电站实现了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控制,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丹, 张深伟.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研究[J]. 自动化应用 , 2023, 64 (S2): 95-97.
[2] 王勇智 .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的智能变电站故障诊断方法 [J]. 自动化应用 , 2023, 64 (24): 56-57+64 .
[3] 董少杰. 运维一体化下智能变电站双母线方式倒闸顺控技术研究 [J].电工技术 , 2023, (24):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