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主轴轴承失效机理分析及可靠性提升研究
陈光
河北新天科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河北省定州市 073000
一、引言
全球能源向清洁化转型,风力发电成新能源重要方向。风电主轴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组传动核心,传递扭矩,其性能影响机组效率与可靠性。但因长期处于复杂工况,承受交变载荷、振动和恶劣条件,失效事故频发,增加维修成本、影响发电效益。因此,分析失效机理、研究提升策略对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风电主轴轴承失效机理分析
2.1 材料因素导致的失效
轴承材料性能是可靠性基础。风电主轴轴承常用高碳铬轴承钢,材料内部夹杂物、疏松、偏析等缺陷是裂纹源头。如粗大非金属夹杂物在交变载荷下产生应力集中,引发微裂纹,随时间扩展致轴承断裂。此外,材料疲劳性能也很关键,疲劳极限低会使轴承表面疲劳剥落,降低精度和承载能力,最终导致失效。
2.2 载荷特性引发的失效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风电主轴轴承承受的载荷复杂多变,包括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倾覆力矩。风况的随机性使得载荷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这种交变载荷会在轴承内部产生循环应力。当循环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轴承表面和亚表面就会产生疲劳裂纹。同时,异常的冲击载荷也会对轴承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在强风、阵风或电网故障等情况下,风电机组会受到瞬间的大冲击载荷,可能导致轴承滚道局部变形、滚珠破损,加速轴承失效进程。另外,载荷分布不均匀也是常见问题,若轴承安装误差较大或轴系对中不良,会使轴承各部位承受的载荷不一致,局部过载区域的轴承元件更容易发生磨损和疲劳失效。
2.3 润滑条件引起的失效
良好的润滑是保证风电主轴轴承正常运行的关键。润滑不足或润滑不良会导致轴承摩擦加剧、温升过高,加速轴承元件的磨损。一方面,润滑剂的性能直接影响润滑效果。若润滑剂的粘度、抗氧化性、抗磨损性能等指标不达标,在高温、高载荷工况下,润滑剂容易失效,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膜,使轴承元件之间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引发磨损和胶合失效。另一方面,润滑系统故障也是导致润滑不良的重要原因。
2.4 环境因素造成的失效
风电设备多安装在野外,环境条件恶劣。潮湿的空气、沙尘、盐雾等环境因素会对风电主轴轴承产生不利影响。在潮湿环境下,轴承金属表面容易发生锈蚀,锈蚀产物会破坏轴承的表面质量,增加摩擦阻力,同时也会成为裂纹扩展的诱因。沙尘进入轴承内部,会加剧轴承元件的磨粒磨损,划伤滚道和滚珠表面,降低轴承的精度和承载能力。此外,在高海拔、低温等特殊环境下,润滑剂的性能会发生变化,如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影响润滑效果,导致轴承运行阻力增大,甚至出现卡死现象。
三、风电主轴轴承可靠性提升策略
3.1 优化材料与制造工艺
选择高性能的轴承材料是提升可靠性的首要环节。研发新型轴承钢材料,降低材料内部夹杂物含量,提高材料的纯净度和均匀性,增强其抗疲劳性能和韧性。例如,采用电渣重熔、真空脱气等先进冶炼工艺,可有效减少钢中的气体和杂质含量,改善材料性能。同时,改进轴承制造工艺,严格控制加工精度,确保轴承滚道和滚珠的表面质量。通过优化磨削工艺,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少表面缺陷,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此外,对轴承进行表面处理,如采用渗碳、氮化、镀硬铬等技术,提高轴承表面的抗磨损、抗腐蚀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3.2 改进载荷监测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载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风电主轴轴承所承受的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倾覆力矩。利用传感器技术,将载荷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载荷变化趋势。当监测到异常载荷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通过调整叶片桨距角,改变风轮的受力状态,降低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同时,优化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减少因风况变化引起的载荷波动。采用先进的变桨距控制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算法,使风电机组在不同风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降低轴承承受的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提高
轴承的可靠性。
3.3 完善润滑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润滑方案,根据风电主轴轴承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对于不同的使用温度、载荷和转速范围,选用具有相应性能指标的润滑脂或润滑油。同时,建立定期润滑维护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和剂量加注润滑剂,确保轴承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此外,加强润滑系统的监测与维护,安装润滑状态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润滑剂的温度、压力、液位和污染程度等参数。一旦发现润滑系统异常,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如清理油路堵塞、更换失效的密封件等,保障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
3.4 强化环境适应性设计
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对风电主轴轴承进行环境适应性设计。在潮湿、盐雾等腐蚀性环境中,采用防腐性能优异的涂层材料对轴承进行防护,如喷涂环氧防腐漆、锌基涂层等,阻止水分和腐蚀性介质与轴承金属表面接触。在沙尘较多的环境下,优化轴承的密封结构,采用多层密封设计,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沙尘进入轴承内部。对于高海拔、低温环境,选用低温性能良好的润滑剂,并对轴承及润滑系统进行保温设计,确保润滑剂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滑性能。
3.5 加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建立风电主轴轴承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综合运用振动监测、温度监测、油液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实时获取轴承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对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判断轴承是否存在磨损、疲劳裂纹等故障;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轴承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因润滑不良、过载等原因引起的温升异常;对润滑油进行定期取样分析,检测油液中的金属磨粒成分和含量,判断轴承的磨损程度和故障类型。一旦发现轴承存在潜在故障,系统自动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实现轴承的预知性维修,避免突发故障的发生,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四、结论
风电主轴轴承的失效机理复杂,涉及材料、载荷、润滑、环境等多个因素。材料内部缺陷、交变载荷、润滑不良以及恶劣的环境条件等都会导致轴承失效,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通过优化材料与制造工艺、改进载荷监测与控制、完善润滑管理、强化环境适应性设计以及加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一系列可靠性提升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风电主轴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风电机组的维护成本,提升风电场的发电效益。未来,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风电主轴轴承的失效机理,探索更加先进的可靠性提升技术,为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艳 , 崔永存 , 方俊 , 等 . 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的失效分析 [J]. 机电工程 ,2025,42(01):82-89.
[2] 沈坤 . 浅谈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失效分析及解决办法 [J]. 科技风 ,2019,(04):17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04150.
[3] 梁春辉 . 风电机组主轴系统实时可靠性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7,18(0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