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和声训练的实践策略研究
程倩倩
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小学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变得日益受到关注,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覆盖音乐感知、审美体验、创新思维等方面,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里的和声训练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它能培育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又可提升其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合理的和声训练策略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感知,提高声部协调能力,同时培育其音乐审美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对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意义重大。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和声训练的意义(一)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里的和声训练,对于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有着意义,借助合唱教学中的和声训练,学生可感受到不同风格作品里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的美感,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在演唱的时候,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可以领悟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又可体会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情感。而且合唱中的多声部配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并调整自我,每个声部之间要相互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加强和声训练,在向学生讲解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多样化的合唱课堂教学活动,培养音乐技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促进其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快速发展[1]。
(二)培养自主与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里的和声训练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的有效平台,在和声训练进程中,学生要掌握基础的音乐学习方法,培育听音、识谱等专业技能,这般持续性的练习可磨炼其耐心与专注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合唱中的多声部配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调整自身,每个声部之间需相互配合、和谐统一,这种协作式学习能增强团队意识,还可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为其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和声训练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基础和声训练,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里,基础和声训练乃是培育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关键路径,和声训练要从音高、音色以及节奏等这些基本要素着手,借助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去感知音乐所有的多维度特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重视听觉训练与视唱练习的有机融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感知的兴趣,培育其对音乐要素的敏锐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在和声训练中,融合 多感官中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创设声势、律动等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循序渐进地进行节奏、音阶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恒拍的感知、培养音准能力 [2]。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晓》作为范例,教师从较为简单的和声练习着手来培育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先引领学生聆听《春晓》的旋律特性,去感受那种轻快且明朗的曲调,接着把全班划分成两组来开展基础和声训练,第一组学生演唱主旋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第二组则运用“啦”音持续进行低音和声伴奏。在不断反复练习的进程当中,教师借助手势指挥来调节两个声部的音量平衡,帮助学生领会和声织体所有的层次感,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配合之后,引导他们体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乐段里音乐的起伏变动,教师可以凭借模仿风雨声发出“呼呼”的伴奏音效,使得和声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生动地呈现出诗句当中的意境之美。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对和声配合的要点进行指点,让学生感受主旋律与和声之间的关系,培育其对于音乐纵向结构的感知能力。
(二)借助游戏化和声训练,提升艺术表现素养
游戏化和声训练在艺术表现素养培育方面呈现出独特优势,借助把音乐元素融入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里,可切实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游戏化训练打破了传统和声教学的刻板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培育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此种教学方式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可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在和声训 练中适当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律动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读唐诗》为例,教师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化和声训练,在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把全班划分成“月光组”“白鹭组”以及“清泉组”这三个声部,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去理解不同声部的音乐特点,“月光组”演唱主旋律,用温柔舒缓的声音呈现“床前的月光”,“白鹭组”运用中音区的和声进行衬托,呈现出“高飞的白鹭”的优美意境,“清泉组”则用低音持续音来模仿“流进我心窝”的流水声。教师依靠手势游戏引导各声部此起彼伏,使学生在游戏当中体会声部的层次感,在练习过程里,教师可以设计“音乐传声筒”游戏,让三个声部轮流担当主角,其他声部用和声提供配合,培养学生对音乐整体效果的把控能力,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力度和表情来诠释“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的诗意美,让和声训练与艺术表现有机融合。
结语:
和声训练作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价值,系统的和声训练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关键平台,教师应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借助科学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合唱中体验和声之美,感受音乐的魅力。持续的和声训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声部协调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促进其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汤 倩 云 . 核 心 素 养 下 的 小 学 音 乐 班 级 合 唱 教 学 [J]. 琴童 ,2025,(05):124-126.
[2] 张婷婷 .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班级合唱中和声训练的实践探索 [J]. 华夏教师 ,2024,(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