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立足观察·聚焦表达·赋能评价

作者

曹燕华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沙湖小学 526060

一、引言

看图写话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研究并制定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语文新课标对标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第一学段(1-2 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从新课标要求可以解读出,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运用所学词语写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能够按顺序讲清图意。

三、城乡结合部学校看图写话教学的现状

(一)基于师情的痛点分析

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看图写话教学面临一些挑战。教师可能因教学资源有限,对看图写话教学重视不足,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且对学生写话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反馈及评价。

(二)基于学情的痛点分析

1. 认知基础薄弱:受家庭环境限制,学生生活场景相对单一,对抽象画面理解困难,如对城市元素图片认知不足。

2. 语言输入有限:家庭阅读指导缺失,导致学生词汇量少、句式简单,语言素材积累不足。

3. 观察习惯缺失:缺乏系统观察方法,容易忽略画面细节与逻辑关系。

4. 表达信心不足:因基础薄弱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尝试表达。

四、分层递进的培养策略

(一)兴趣唤醒:低门槛启动表达

教师可优先使用教材插图、简笔画或拍摄的校园、社区实景图,依据学生兴趣选择图片,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图片更生动有趣,如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图片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游戏化教学,如“图片盲盒”“播放环境音”“实物模拟场景”等活动,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活跃课堂。

(二)立足观察:从“碎片化”到“结构化”

1. 三步观察法:先整体感知,明确图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再聚焦细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周围小细节;最后进行逻辑串联,思考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可能。

2. 可视化工具:发放“观察记录卡”,用图标提示观察顺序(整体→人物→细节→想象),让学生逐项完成。

(三)语言建构:从“词汇”到“篇章”的脚手架

1. 在地化词汇积累:收集城乡结合部常见事物词汇,制作图文卡片,结合图片场景进行配对练习。

2. 句式阶梯训练:设置一级台阶基础句(时间 + 谁 + 地点 + 做什么)、二级台阶扩展句(时间 + 谁 + 在哪里 + 做什么 + 心情)、三级台阶想象句(如果……会……),逐步提升学生句式运用能力。

3. 仿说仿写给模板:提供“填空式”范文,如“今天天气 _,我和在 __。他 / 她 _,我 _ __,我们 。”让学生对照图片填空后朗读,降低表达难度。

(四)情境实践:贴近生活的表达场域

1. 创建主题式写话任务: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图片主题,如家庭场景、校园场景、城乡特色场景等,开展角色扮演与创作活动,平时还可进行“绘图写话”创作。

2. 可视化成果展示:在教室设置“写话小天地”,展示学生写话内容,每周评选相关奖项,增强学生表达成就感。(五)赋能评价:构建良性循环1. 过程性评价:设计“表达成长树”贴纸表,从观察星、词汇星、创意星三个维度记录学生进步。(1)观察星:能说出图片中 2 个以上细节(贴 1 星)→能按顺序描述画面(贴3 星)。(2)词汇星:使用1 个形容词(如“红红的苹果”)→使用2 个以上形容词或动词(如“欢快地跑、大口地吃”)。(3)创意星:能想象画面外的 1 个情节(贴 1 星)→能连贯讲述完整故事(贴3 星)。2. 动态分组评价: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分组,基础组重点训练观察顺序与基础句式,提升组侧重细节描写与想象拓展。3. 家校合作评价:发动家长参与,如让学生描述家庭日常照片并录音,开展亲子共读,建立“家长成长坊”等,多渠道优化评价机制。(1)家长用手机拍摄3 张家庭日常照片(如晚餐、家务、宠物),学生用“三句话”描述照片,录音发至班级群,教师次日课堂点评。(2)发放“亲子共读记录卡”,推荐亲子一起看带拼音的图画书(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蚂蚁和西瓜》),家长陪读时用“图片三问”引导思考:“这页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接下来会怎样?”,指导家长填写评价反馈模板。(3)建立“家长成长坊”,借助微信群或Q 群等线上软件,开展每学期至少1 次简短培训,教会家长多用“鼓励式反馈”(如“你发现了小鸟在树上,这个细节很棒!”)替代批评,避免因辅导矛盾打击学生信心,争取得到家长的低成本高效能合作。

五、预期成效

通过一到两学年的系统训练,预期学生能实现以下目标:

1. 敢表达:主动举手描述图片的学生占比从 30% 提升至 70% 以上。

2. 会观察:80% 学生能按“整体→细节→想象”顺序完整描述画面。

3. 能写话:从平均每句 5-7 字提升至 15-20 字,句子结构从简单句过渡到含修饰词的复合句。

综上所述,城乡结合部学生写话能力提升需以生活经验为锚点,以“低起点、多趣味、重生活”为原则,用学生熟悉的场景降低认知门槛,通过阶梯化训练逐步构建观察、思维与表达的联结,同时借助家校微互动弥补资源差距,实现从“看→想→说→写→评”的能力进阶。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 .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基本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12):34-36. .

[2] 张祖庆 .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写作素养提升策略——以看图写话为例[J]. 教学与管理 , 2021(20):67-69 .

[3] 崔允漷 . 新课标背景下低年级写话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J]. 全球教育展望, 2022,51(5):7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