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红色剧本杀: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

作者

白小燕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文化与教育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9

红色剧本杀是红色文化融入剧本杀的新形式,为沉浸式红色剧本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验范式。红色剧本杀的参与主体进入预设的剧本情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参与推理,在沉浸体验的场景中,了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了解色彩瑰丽的红色文化。与传统教育相比,红色剧本杀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互动性强,引导体验红色文化 ; 趣味性强,情体验性强,提升情绪价值 ; 共鸣性强,引发共鸣 ; 沉浸式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好接受红色文化。红色剧本杀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新事物,应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要深入挖掘它的学术研究价值与实践应用,探索它未来发展的可能空间。

一、红色剧本杀的特点与优势

1. 高度还原的历史事件

红色剧本杀的主要剧本均来自真实的革命故事,故事内容多是表现革命战争的风云岁月,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的时期,热火朝天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穿越回那个时空,在那个时空中扮演角色,感受那些鲜活的人物,无论是勇敢无畏革命战士,机智狡猾地下工作者,护送革命战士,与敌人机智格斗的先锋战士,这一环扣一环的剧情将不同人的人串联到一起,给玩家以真实可信感,身临其境感。玩家们不再是像以往学习历史一样,从文字中,从视频中,从讲解中,而是通过体验游戏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游戏,通过剧情深刻体会到那些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1]

2. 强烈的沉浸式体验

在文化中,沉浸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是多元信息承载方式的创新、是感受体验、满足受众多元情感和精神需要的创新。红色剧本杀用精致的布景,逼真的服装、道具使参与者更容易融入剧本,创造代入感极强的沉浸式情景,利用VR、AR 等让体验者有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戴上VR 设备如同亲临现场一般,让红色场景在参与者的游戏体验中活化,让参与者实现沉浸式创新。沉浸式将红色带入生活,调动受众的参与、评价,探索红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2]

3. 游戏化传播机制

游戏产业之所以受到当代年轻用户的追捧,是因为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内容设计契合度与审美和行为倾向。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休闲产品,它本身就有黏合用户的特性,游戏化传播能够满足用户互动、交流、交互等的需求。科学合理的感官刺激,营造出真实的游戏世界,能够为游戏体验者带来更多的感官冲击。《红色剧本杀》小品的成功,正是基于对四个游戏化元素的合理利用:行动任务、共同创造、情感连接、奖励刺激。要求行动者确认角色,将角色任务与历史背景下的剧情任务相结合,用明确的故事线将用户带入到游戏体验中,刺激用户的角色体验。新颖的“让用户参与”设计,让用户拥有参与叙事权力的设计,例如用户在完成任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参与行动方向,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剧情。这种合作共创模式,让用户参与其中,提高了凝聚力,强化了他们的身份归属,提高了任务完成率,让用户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情理”唤起参与者的心理认同,触动其内心深处情感;红色文物纪念品让参与者更有游戏热情;通过这种新颖的、鲜活的传播模式,让“活”起来,让“红色教育”有滋有味 [3]。

4. 情感共鸣与角色认同

观众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中对角色身份定位、行为特点、人格魅力等进行理解、揣摩,并与角色“对话”,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心理、和过去“对话”,或因某个行为被触发而对投射物产生觉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扮演者置身于角色虚拟场景中,自然而然产生或愤怒、或激动、或感动的情绪,让人们从剧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角色扮演中获得对红色文化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让红色文化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接受,而是情感交流。

二、结语

作为新兴的红色文化宣传形态,红色剧本杀以其游戏化、互动性的特点为红色文化宣传提供了新的途径。红色剧本杀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角色扮演、解谜等方式将革命历史转化为一种互动游戏,让红色文化变得更加立体。红色剧本杀产品缩短了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体的距离,提高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为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红色剧本杀的发展空间仍具有极大的探索空间,红色剧本杀新的玩法也将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多元文化,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鑫. 现实意蕴、历史自指、空间演绎:红色剧本杀的创作艺术实践[J].社会科学动态 ,2023,(05):67-72.

[2] 李 晶 晶 . 沉 浸 式 体 验 在 商 业 空 间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爱 尚 美术 ,2023,(01):90-92.

[3] 郑喆 , 向延桃 . 基于游戏化理论的剧本杀红色文化传播探析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7(20):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