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传统戏曲在中小学课堂中的传承创新方式

作者

何奕萱 裘小艺 徐郅嵩 陈锵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传统戏曲在中小学中的传承困境

目前,广大中小学的戏曲教学多以传统的讲授和欣赏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一些“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存在上台不化妆、以唱代演等敷衍现象,更有甚者是由老师和家长执行重要的准备环节,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活动中留给他们的任务,缺乏生动的表演和互动环节,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难以深入地了解传统戏曲的各方面和各环节。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中小学生面临着丰富的文化选择,如流行音乐、影视、动漫等,这些新兴文化形式以其时尚、快速的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注意力。相比之下,传统戏曲节奏较慢、表演形式较为传统,其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和审美能力才能理解,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中小学生的兴趣。因此,即使在音乐课堂中,甚至是戏曲专项活动或讲座中,学生也是兴趣低迷,认为戏曲老、慢、无趣而难以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因此,创新传统戏曲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枯燥教学,探索能吸引中小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二、使用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

在 2024 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世说新戏——以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和流行音乐的结合为例》创新项目实践中,研究人员采取了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道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索了戏曲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提前联系并采访了小百花越剧团的练成老师,从练成老师那了解到了传统戏曲的发展起源和经过,也了解到了现代传统戏曲传承的现状及困境。他指出,戏曲从先秦时期开始萌芽,经过唐代的雏形阶段,到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并走向繁荣。近代以来,戏曲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贴近时代与人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在党的政策支持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地戏曲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剧目与艺术家,戏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戏曲在当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观众流失与老龄化、人才短缺与传承困难、市场需求变化等,这使得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一定威胁,同时也凸显了传承与创新的紧迫性。

在了解到戏曲的现状后,研究人员关注到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走进校园”的政策,并发现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有《京韵》单元。基于此萌生了将流行音乐与戏曲结合,以创新方式传承戏曲文化的思路。为此,研究人员搜集了多首流行音乐与戏曲融合的歌曲,并将其融入备课教案。选择了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中心小学六(二)班作为试点,为学生们上了一堂京剧普及课。课堂上,研究人员首先播放了一段京剧,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寻找京剧的元素。随后,播放了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国色天香》,引导他们找出歌曲中的京剧元素,并分析京剧特点。在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再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发现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在课程结束后,研究人员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实践表明,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戏曲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快乐地体会戏曲的内涵与乐趣,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创新点与特色分析

1. 课程内容的创新

本项目首次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打破了传统音乐课程以单一音乐形式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戏曲的经典片段与流行音乐的热门曲目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课程模块。这种创新的课程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素材与思路,填补了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教学的空白。

2. 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本项目的核心亮点之一。项目采用“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戏曲表演动作和演唱流行音乐歌曲,感受两种音乐形式的表演风格与情感表达;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分组讨论戏曲与流行音乐在音乐元素、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合作式”教学中,鼓励学生合作创作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音乐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 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音乐课堂,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而本项目打破常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通过戏曲与流行音乐的混编表演、创作改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戏曲与流行音乐在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的对比与融合。这种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们更清晰地感受到两种音乐形式的异同,增强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四、跨学科整合的探索

在当今教育中,跨学科整合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项目注重将音乐与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戏曲与流行音乐歌词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在历史教学中,探讨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流行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绘制戏曲脸谱或设计流行音乐专辑封面。通过这种跨学科整合,学生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使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成为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五、实践与体验的重视

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与体验,而本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项目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欣赏、学习、创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锻炼音乐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时,邀请戏曲艺术家和流行音乐歌手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音乐知识与表演技巧。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大师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实践与体验,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音乐技能,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广

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编写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教学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线上推广,让更多学校和教师能够借鉴和使用。这种教学资源共享与推广的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音乐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更推动了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

作者:何奕萱 女 2003- 2022 级裘小艺 女 2004- 2022 级徐郅嵩 男 2004- 2022 级陈锵 男 2003-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临 2021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