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核心要点研究
金英姿
浙江首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800
引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安装工程作为构成整体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波动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造价控制往往局限于某一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导致超预算、资金浪费等问题频发。如何实现安装工程全过程的精细化造价管理,成为摆在建设单位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立足于全过程视角,深入剖析安装工程中影响造价的核心要素,探索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路径,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造价管理体系,为推动工程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一、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在整个项目总投资中占比日益提升,尤其在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及智能化系统工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全过程造价控制仍面临诸多问题。部分建设单位对造价控制的理解仍停留在施工阶段,忽视了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对整体造价的关键影响,导致后期变更频繁、成本失控现象普遍。各参与方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机制,设计、施工、采购等环节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造价动态管理机制,难以应对材料价格波动、政策调整等外部风险因素,进一步加剧了预算超支的风险。
从具体实施层面来看,造价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许多企业在造价数据采集、分析与反馈方面仍依赖传统人工方式,缺乏系统性与实时性,难以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有效监控。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也是一大难题。造价工程师在安装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复杂设备安装、新型工艺应用时,常常难以准确把握定额套用、工程量计算等关键环节,进而影响整体造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加之部分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未能将风险预控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导致突发情况下的成本控制乏力。
全过程造价控制还受到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这对安装工程的技术标准与材料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如何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技术手段、强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向精细化、系统化迈进的关键所在。
二、全过程造价控制关键环节与应对策略
在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体系中,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是影响整体造价的关键控制点。项目总投资的 70% 以上在设计阶段已基本确定,因此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此阶段,建设单位应强化投资估算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依托限额设计、价值工程分析等手段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应加强设计审查与多专业协同,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后期频繁变更和返工,从而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带来的成本波动风险。
施工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实施核心,其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成本目标的实现。此阶段应注重合同管理、进度控制与现场执行的有机结合,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确保招投标、材料采购、施工组织等环节的透明化与规范化。针对安装工程中涉及的专业系统复杂、设备种类繁多等特点,应建立动态造价监控机制,实时跟踪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波动,并结合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与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成本预测与调整的精准度。还应加强对分包单位的造价行为监管,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隐性成本增加。
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虽处于项目建设末端,但对全过程造价控制效果的总结与反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的竣工结算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成本数据闭环。开展全过程造价后评估工作,可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当前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下,安装工程造价控制需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以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基于动态管理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机制构建
全过程造价控制机制的构建必须以动态管理为核心,围绕安装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展开系统化设计。动态管理强调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造价进行持续监测、适时调整与闭环反馈,突破传统静态控制模式下信息滞后、响应迟缓的局限。在实际操作中,应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合同数据等多维度信息资源,建立覆盖立项、设计、施工到结算各阶段的数字化造价管理体系。通过引入 BIM(建筑信息模型)、ERP(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手段,实现工程进度与成本数据的实时联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造价控制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机制构建的关键在于制度保障与流程优化的协同推进。需建立健全全过程造价管理制度,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造价咨询机构在各阶段的职责边界与协作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管理模式。应强化造价控制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到竣工结算,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和审核标准,确保各阶段造价成果文件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在安装工程中,涉及设备采购、管线布置、系统调试等多个专业交叉作业环节,更需要通过流程再造提升造价数据流转效率,减少因沟通不畅或责任不清导致的成本偏差。
全过程造价控制机制的可持续运行还需依托高素质人才支撑与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应加强造价工程师在安装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其在定额套用、清单编制、合同价款调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推动造价从业人员向“复合型”方向发展,使其能够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应对复杂项目需求。在风险防控方面,应建立涵盖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的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调价预案和索赔管理规程,增强项目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能力。只有将动态管理理念贯穿于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成本可控、质量可靠、效益可期的工程建设目标。
结语:
本文围绕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核心要点,系统分析了当前行业在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关键控制环节与应对策略,并提出了基于动态管理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机制构建路径。全过程造价控制必须突破传统阶段割裂的管理模式,转向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通过制度优化、技术赋能与人才支撑,构建科学、灵活、可持续的造价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促进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强;李明. 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23,37(4):88-93.
[2] 刘洋;陈晓峰 . 基于 BIM 技术的安装工程成本动态管理分析 [J]. 建筑经济,2022,43(10):65-69.
[3] 张伟;赵刚 . 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J]. 造价工程师,2021,35(6):45-50.
金英姿,1991.12.14,女,汉族,浙江苍南,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安装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