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无感监管”的实施路径研究
叶淑瑶
济宁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
“无感监管”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无感监管”的实现依赖于多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其核心技术支撑体系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模块,共同构成“感知 - 分析 - 决策 - 反馈”的闭环系统。
(一)智能感知层(数据无感采集)
物联网(IoT)技术。 部署 RFID、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人员行为、环境数据、设备状态的实时采集(如体温监测、轨迹追踪)。 例如养老机构通过床垫压力传感器无感监测长者离床时长。
生物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实现身份核验,避免人工干预(如医保远程查房系统)。
移动终端数据。通过手机信令、APP 行为日志等 passively 获取数据(如政务服务的“无感审批”需调取电子证照库)。
(二)数据传输层(低干扰通信)
5G/6G 网络。 支持海量设备的高并发、低延时数据传输(如无人机实时回传工地监控画面)。
边缘计算。在数据源头完成初步处理(如摄像头本地 AI 分析违规行为),减少网络负载和隐私泄露风险。
区块链存证。关键监管数据上链(如招投标音视频记录),确保不可篡改且可追溯。
(三)数据分析层(智能决策中枢)
人工智能(AI)算法;计算机视觉:识别异常行为(如评标专家违规使用手机);自然语言处理(NLP):分析语音 / 文本中的风险信号(如倾向性评标言论);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如医保骗保行为模式挖掘);大数据关联分析:跨部门数据融合(如公安、银行、社保数据比对),发现隐蔽关联(如虚假养老补贴申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监管场景(如工地扬尘扩散模拟),辅助预判风险。
(四)智能决策与响应层
自动化规则引擎:预设阈值触发即时干预(如噪声超标自动推送执法指令);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自动完成文书生成、通知发送等流程(如企业证照到期无感续办);协同治理平台:跨部门任务分发(如应急管理局、环保局联合处置安全隐患)。
(五)隐私与安全保护体系
联邦学习: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如医疗机构共享骗保特征但不泄露患者隐私);差分隐私技术:在统计结果中添加噪声,防止个体数据被逆向破解;零信任架构:动态验证设备 / 用户权限,防止非法接入(如门禁系统的防尾随设计)。
(六)反馈优化层
数字监管沙盒:在封闭环境测试新算法(如新型违规行为识别模型),避免直接应用风险;
动态评估模型:基于监管效果数据(如违规率下降比例)持续优化技术参数。
例如医保无感监管系统包括:感知层:诊室摄像头 + 医保结算系统数据采集 ;传输层:5G 回传视频至边缘节点完成初步分析;分析层:AI 比对患者人脸与医保卡照片,NLP 分析病历合理性;决策层:自动标记可疑记录并推送至人工复核;安全层:联邦学习整合多医院数据训练反欺诈模型;反馈层:根据骗保新手段更新识别规则。
无感监管的技术体系本质是“以数据流驱动监管流”,需平衡效率、精准度与隐私保护,技术选型需匹配具体场景需求。
二、“无感监管”的六类典型实施路径
(一)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路径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含80-120 个指标)
运用机器学习模型动态计算信用分数
按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频次
典型案例:杭州市”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将全市企业分为ABCD 四类,对 AA 类企业实行”非举报不核查”,现场检查量下降 62% ,问题发现率提高35% 。
(二)非现场智能监测路径
部署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数
设置阈值自动触发预警
视频分析识别违规行为
电子围栏监控特殊区域
典型案例: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环保用电监控系统”通过监测企业治污设施用电量,实时判断治污设施运行状态,异常情况自动推送执法任务,使环境违法行为发现时间从平均7 天缩短至4 小时。
(三)沙盒监管与合规科技路径
建立监管沙盒测试环境
企业自主提交经营数据
系统模拟监管检查
生成合规改进报告
典型案例:北京金融监管局的”监管沙盒”平台已累计测试 136 个金融科技产品,通过模拟监管场景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合规问题,平均为每个项目减少监管沟通成本40 万元。
(四)区块链存证自证路径
建设联盟链监管平台
企业关键数据实时上链
智能合约自动校验合规性
不可篡改记录作为监管依据
典型案例:广州跨境电商监管区块链平台实现商品溯源信息全链条存证,海关凭链上数据实施”无感通关”,平均通关时间从2 天缩短至2 小时。
(五)算法监管与数据直报路径
制定标准化数据接口规范
企业系统自动报送数据
AI 模型持续监测异常
风险信号自动分级推送
典型案例: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要求网络交易平台通过 API 接口实时传输交易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刷单炒信等行为,2023 年通过该方式发现违规线索2300余条。
(六)社会共治与舆情监测路径
搭建公众监督平台
网络舆情智能监测
消费投诉大数据分析
社会评价纳入信用体系
典型案例:美团”智慧监管”系统整合 2.8 亿消费者评价数据,通过情感分析识别商户服务问题,与政府部门建立异常情况自动通报机制。
三、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技术方向。数字孪生监管:构建企业全要素虚拟镜像;元宇宙监管空间:3D 可视化协同监管环境;量子加密监管:保障超大规模数据安全;自主监管Agent :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监管AI。
当前面临挑战。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现象;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监管科技人才短缺;技术应用伦理边界问题。
突破路径建议。建设国家级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帮扶计划;建立监管科技联合实验室;制定AI 监管应用伦理指南。
无感监管作为监管现代化的高级形态,其发展将经历从“技术赋能”到“流程重构”再到“范式变革”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已有 31 个城市开展无感监管试点,平均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45% ,提高问题发现率 28% 。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制度不断完善,无感监管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